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代医家 >  陶弘景

陶弘景

  • 基本信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谥贞白先生,丹阳袜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
    人物名
    陶弘景
    出生日期
    公元456年
    别名
    华阳隐居、山中宰相
    擅长
    主要成就
    其他作品
    《本草经集注》
  • 人物生平

      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9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10岁得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深以为耻"。15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17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敦、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

      

      宋升明元年(477)22岁时,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由于官场的倾轧,仕途不顺。36岁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心甚快怏。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后辞官隐居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并遍历诸有名大山,访求仙药。陶弘景一生爱松,尤其喜欢听松涛。他闻松涛声如闻仙乐,有时仅一人进深山,专去山野谷壑听松涛,人们因而称他为"仙人"。

      

      天监十三年,梁武帝在茅山为陶弘景建朱阳馆。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虽则他时梁武帝多次赠官不受,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梁武帝每当遇到有关国家吉凶征讨大事都要前往向他咨询,请他参与决策。平时月中常有书信往来,所以时人对他有"山中宰相"的称号。

      

      永明十年(492)正式归隐茅山后,便着手整理弘扬上清经法,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对天文历算、地理方物、医药养生、金丹冶炼诸方面有一定研究,且有所著述,据统计,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造》《太玄真一本际经·道性品》《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

      

      陶弘景编订的第一部道教神仙谱系称《真灵位业图》,包括天神、地祇、人鬼和诸多仙真,大约3000名,以7个等级排列。

      

      他曾整理编写的《神农本草经》,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7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在编写过程中,他有时用"黑"字写,有时就用"红"字写。所以,后人有"本草赤字"之称。

      

      在养生方面,有《养性延命录》《养生经》,在本草学方面,除上述外,还有《药总诀》等。陶弘景在医学上也是有突出成就的。古代医药并不分家,是本草学家,在医理上也必然精通其道,陶弘景正是如此。他首先整理了葛洪的《肘后方》为《补阙肘后百一方》,并著有《效验方》。

      

      他隐居茅山达45年之久,享年81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 后世影响

    陶弘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推崇葛洪的著作,其经历也和葛洪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草经集注》在中国医药学发展过程中书写了重要的一页,诸多创新与发展是勤劳聪敏、博学广识的先贤在中医药学方面的重大贡献,也成了后世学习、借鉴和研究的珍贵资料。

      

      陶弘景继承老庄哲理和葛洪的仙学思想,糅合进儒家、佛教观念,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并进一步整理道教经书,对道教颇有贡献。他是释、道、儒三家融于一体的代表人物。

      

      陶弘景一生执迷道教的"神仙之术",固不足取,然而陶弘景知识渊博,精通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医术药物、琴棋书画乃至阴阳五行,在药物、冶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古代科技多个方面都有一定贡献。

      

      陶弘景为寻仙访药,常漫游于名山大川中。行至山幽水静的美景之处,陶弘景便坐卧其间,吟诗作赋,作有许多优美诗文。南朝时,散文有了长足的发展,内容上出现了叙事、言情或寄情山水的文章,形式上则出现追求对偶、排比、用典,讲究辞藻华丽和声律求工的骈文。


  • 故事征引

    【菜园求学

      

      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作"螟蛉子"。但是,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

      

      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螺赢。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螺赢衔螟蛉的秘密。

      

      原来螺赢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

      

      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陶弘景与"淫羊藿"】

      

      在中药里,有一味强阳补肾的中药——淫羊藿。相传,这个名字的得来和入药还颇有一番不同寻常的经历呢!

      

      据记载,南北朝时的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是个业精于勤、对中医药具有执着追求的人。一日采药途中,他忽听一位老羊馆对旁人说∶"有种生长在树林灌木丛中的怪草,叶青,状似杏叶,一根数茎,高达一二尺。公羊啃吃以后,阴茎极易勃起,与母羊交配次数也明显增多,而且阳具长时间坚挺不痿。"

      

      谁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陶弘景暗自思忖∶这很可能就是一味还没被发掘的补肾良药。

      

      于是,他不耻下问,虚心向羊馆实地请教,又经过反复验证,果然证实这野草的强阳作用不同凡响。后将此药载入药典,并由此得名"淫羊藿"。

      

      【本草赤字】

      

      陶弘景整理医籍,十分尊重原作,绝不乱涂乱改,也不信口雌黄,即使有补充,也把自己的说法和原书的说法区分开来。如果搜集到的365种药加入《神农本草经》,他就用"黑"字写,有的就用"红"字写。所以,后人有"本草赤字""本草黑字"之称。赤字是本经正文,黑字是后来加入的。他开创的这种做法,后来的注释家争相学习。

      

      【为皇帝炼丹的"山中宰相"】

      

      在魏晋时期,服食金石之风更为盛行,炼丹术因此发展很快。服石与炼丹早在先秦时候就已经萌芽,在秦汉时期更加发展,秦始皇曾经多次派人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仙丹,汉武帝也曾经服食"玉屑"而求长生。魏晋时期道教兴盛,道教推行的神仙思想也是对炼丹术的一个推广。陶弘景因为博学多识,对医学研究颇深,在当时很有影响,得以在宫中做官,后来他辞官开始隐居生活,陶弘景与后来的梁武帝萧衍有很深的交情,梁武帝起兵伐齐夺取政权时,经常会向山中隐居的陶弘景讨教国家大事,请陶弘景为他出谋划策,为此,陶弘景还得了"山中宰相"的雅称。

      

      陶弘景10岁时就已经读了葛洪的《神仙传》,葛洪是当时最有名的炼丹家,受其思想影响,陶弘景也潜心于研究炼丹之术。梁武帝萧衍称帝以后,更加器重陶弘景,一直想让陶弘景出山做官,但陶弘景始终没有答应。梁武帝也是迷恋炼丹的皇帝,他赐给陶弘景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炼丹的原料,陶弘景就用这些原料炼出一种叫作"飞丹"的丹药,献给梁武帝。

      

      陶弘景在炼丹寻仙药的同时,也倾心研究本草药学,写就《本草经集注》3卷,这本书是对《神农本草经》的一次总结和完善,记载的药物种类达730种,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等分为7类,除有名未用类,其他每类再分成上、中、下三品。强调了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鉴别等内容,书中为区分药物的寒热性味,用朱点标注为热,墨点标注为冷,无点则为平。还总结了治疗疾病的一些通用药物,比如治疗水肿的药有大戟、甘遂、泽泻、葶苈、芫花、巴豆、猪苓、苇根等,治疗黄疸的药有茵陈、栀子、紫草、白薇等。另外在书中还特别提出了药物的配制、加工炮制方法。

      

      陶弘景还非常重视养生,他的另一本著作《养性延命录》也是集合前人对养生保健的论点加以总结而成的,书中很多的观点对于现代的养生都非常有意义。


  • 内容来源

    中国历代名医传/宋月航著.——北京:华文出版社,2017.1

  • 基本信息

  • 人物生平

  • 后世影响

  • 故事征引

  • 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