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代医家 >  张文仲

张文仲

  • 基本信息
    张文仲(公元620~700年),唐代医学家。曾任侍御医、尚药奉御等职。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则天执政期间,奉命与当时名医共同撰写治疗风气诸疾的医书,由王方庆监修。
    人物名
    张文仲
    出生日期
    公元620年
    别名
    擅长
    主要成就
    其他作品
    《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
  • 人物生平

    张文仲(公元620~700年),唐代医学家。曾任侍御医、尚药奉御等职。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则天执政期间,奉命与当时名医共同撰写治疗风气诸疾的医书,由王方庆监修。在张文仲的主持下,撰有《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一说《四时轻重术》,一说《轻重大小诸方》),又撰《随身备急方》三卷、《法象论》《小儿五疳二十四侯论》《张文仲灸经》一卷等。强调风疾病因大体相同,但病人的体质有很大差异,季节气候的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唐代医家推崇张文仲、李虔纵、韦慈藏为当时三大名医。他的医著虽然早已散佚,但在其后成书的《外台秘要》引用了一百多条,可供参考。

  • 主要学术思想及贡献

    张文仲医书已佚,但通过《外台秘要》等著作保留的部分内容,大致推测其学术思想及贡献主要在“风”和“气”方面。

      

      张文仲认为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若不能区分,会延误病机而致死亡。治疗气病与风疾,医药虽然大抵相同,然而体质各异。脚气、头风、上气,常须服药不断,其余则随病情发动,临时治之。患风气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时节,要得通泄,即可不患重症。

      

      据《新唐书·后纪》记载,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唐高宗突然病重,“头眩不能视”,情况十分危急。一御医奉命应诊,很快查出病因,建议立即针刺头部,使之出血,即可病除。而权倾朝野的武则天却指戳这名御医故意戏弄唐高宗,要处死他。高宗说道:“侍医议疾,何罪之有?更何况我病得很厉害,还是让他医治吧!”这位御医赶紧实施了针刺治疗,唐高宗的症状果然消失,头眩祛除,眼也能视。这位高明的御医,就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张文仲。

      

      张文仲针灸学方面的主要思想在《针灸四书》中摘录《张文仲灸经》佚文四条,以彰张氏灸法之精妙。如“悬钟二穴,疗病猝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绿水及元脏气,灸足大趾、次趾内横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愈”;“张文仲救妇人横产,先手出,诸般符药不捷,灸右脚小趾尖头三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产”;“筑宾二穴,疗风眼猝生翳膜,两目疼痛不可忍,灸手中指本节间尖上,三壮,炷如小麦大,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 内容来源

    河南古代医家经验辑/许二平,许国防,马鸿翔主编.一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7(2021.8重印)ISBN978-7-5377-5316-6

  • 基本信息

  • 人物生平

  • 主要学术思想及贡献

  • 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