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亦称血源性骨髓炎。又称附骨疽。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髓腔、骨和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下肢多见,尤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多。热毒是本病的致病因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损伤是常见的诱因。本病的病理特点是骨质破坏、坏死与骨膜增生同时存在。早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明显。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疼痛,高热及间断性寒战,甚至抽搐、昏迷、头痛和恶心,呕吐也常出现。患儿常哭闹,肌肉痉挛,患肢保持在半屈曲位,害怕移动或检查。发病24~28小时后,局部症状变得明显,肢体轻度水肿,拒按,出现肢体环周深部压痛。少数病人可合并病理骨折。在治疗上主张早期治疗,中西医结合,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对已明确有骨膜下脓肿者,应及时作切开排脓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