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促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upizhisu
Corticotrophin
由哺乳类动物垂体前叶提取的ACTH均为39肽,人、牛、羊、猪ACTH的第1~24肽的氨基酸完全相同。ACTH分子的生物活性在氨基端,第1~20肱段的活性强度即等同完整的39肽。
(1)肾上腺皮质激素贮备功能检查∶行ACTH兴奋试验,观察用药前、后血浆皮质醇水平或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UFC)排量的变化,了解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反应和贮备功能,判断及鉴别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因是原发性或继发性。ACTH兴奋试验方法主要有2种∶①标准1小时(或2小时)ACTH兴奋试验∶静脉注射合成的ACTH1~24肽250μg后,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试验可在门诊进行,因无停药反应,故目前使用最普遍。②8小时ACTH兴奋试验∶合成的ACTH1~24肽250pg或纯化的动物源(牛)ACTH25U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均匀静脉滴注8小时,收集患者24小时尿量,测定游离皮质醇或17-羟类固醇浓度,也可测定滴注结束时的血浆皮质醇水平,并与对照日比较其变化。8小时ACTH兴奋试验有2~5天法,目前此法应用日益减少。
(2)库欣综合征病因鉴别的辅助诊断。
(3)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ACTH分泌不足)及需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抑制免疫作用以治疗的疾病,因需要注射给药,剂量不易掌握,其疗效与肾上腺皮质反应强度有关;另外,因也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制剂进行替代治疗,故目前本品已极少使用。
(4)长期用外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而致体内肾上腺皮质功能被抑制的患者,在减药或停药时用于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的治疗。
(1)ACTH兴奋试验 ①标准1小时(或2小时)ACTH兴奋试验,上午8点开始,静脉注射合成的ACTH1~24肽250μg,测定第0、15、30、60、90、120分钟血皮质醇。②8小时ACTH兴奋试验∶合成的ACTH1~24肽250μg或纯化的动物源(牛)ACTH25U溶解于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于上午8点至午后4点均匀静脉滴注8小时,收集对照日及试验日24小时尿量,测定游离皮质醇或17-羟类固醇。根据需要兴奋1~5天。如有发热等应激情况,应避免行ACTH兴奋试验。
(2)ACTH治疗 ①静脉滴注 ACTH20~50U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8小时,一日1次。②肌内注射 16%ACTH明胶注射液40~80U,每24~72小时注射1次或ACTH氢氧化锌混悬液40U,一日1次。
【儿科用法与用量】(1)肌内注射一日1.6U/kg,50U/m²,分2~3次。(2)静脉滴注一次0.4U/kg,于8小时内滴入,一日1次。
【儿科注意事项】(1)长期应用可产生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的副作用。(2)大部分为哺乳动物垂体提取物,注意过敏反应。
ACTH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使其重量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多,用药初期主要为糖皮质激素(氢皮质素)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增加,但继续用药后即不再增多。同时,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也增多。ACTH可被蛋白分解酶破坏,于肌内注射后4小时达作用高峰,8~12小时作用消失。ACTH肌内注射后,有一部分被破坏,故其效价较静脉注射为低。静脉注射后作用迅速,于数分钟内即开始起效。ACTH在血浆中的t1/2约15分钟,静脉滴注ACTH20~25U维持8小时,可达到肾上腺皮质的最大兴奋。ACTH长效明胶制剂一次肌内注射作用时间可达24小时或更久;ACTH锌混悬液,一次肌内注射作用可维持12~24小时。
(1)由于ACTH可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故长期使用可产生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增多,出现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及明显的水、钠潴留和低钾血症。此外,还可致血糖升高、糖尿病、胃肠道反应、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兴奋、躁狂、抑制儿童生长发育等不良反应。
(2)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雄激素,因而痤疮和多毛的发生率较仅使用糖皮质激素者为高。
(3)ACTH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产生过敏反应,包括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这些反应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较易发生并且可加重其病情,诱发其功能减退危象。因此在给予疑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做ACTH试验时,宜口服地塞米松,每日0.75~1mg,以避免肾上腺危象的发生。
(1)做8小时ACTH兴奋试验时,尤其是用动物源性纯化ACTH制剂静脉滴注,有时可发生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诱发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肾上腺危象。制剂中含有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自由水回吸收增多而加重低钠血症,出现水中毒。
(2)美国FDA妊娠期用药安全性分级为肠道外给药C。
合成的ACTH1~24肽注射液∶1ml:250μg。
注射用ACTH(动物源性)∶25U。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