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孕激素
Progestin
孕激素是甾体化合物,有以下类别:
(1)黄体酮为从黄体分离出的天然孕激素,但在黄体中含量极低。
(2)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现在均用人工合成制剂,有多种供口服的、有效的合成衍生物,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①孕酮及17α羟孕酮的衍生物,孕酮为目前常用的孕激素之一,其他常用的有醋酸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medroxyprogesteroneacetate)、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acetate),两者均可肌内注射或口服,具有长效作用。氯地孕酮也属此类。②19-去甲睾酮衍生物,如炔诺酮(norethindrone)、炔诺孕酮(norgestrel)等,均从炔孕酮(妊娠素,ethisterone)衍生而来。
黄体酮口服后经肠黏膜和肝脏灭活,迅速破坏,口服无效。微粒化黄体酮可口服,但生物利用度很低,仅2%。一般黄体酮需注射或阴道给药,其油剂肌内注射后吸收很快。代谢产物从尿中排泄,部分从胆汁排出。多种合成衍生物口服有效,亦有肌内注射起长效作用者。
雌激素的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表现,并维持其功能。孕激素可降低输卵管的收缩频率,调节受精卵的运行过程。在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殖的基础上,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起分泌期变化,使子宫内膜对孕卵的种植和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丰富的基地。
用性激素抑制排卵,可以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
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雌激素与孕激素同时并用的效果优于单一应用激素。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再生和修复,起到止血作用;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停药后形成撤退性出血,起到“药物性刮宫”的作用。
雌激素可刺激乳房腺管、腺泡的生长和发育,和黄体酮协同促进乳腺的发育;大剂量时可抑制泌乳。性激素用于补充女性的激素不足,以治疗女性性腺功能不全、围绝经期综合征。还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缓解(或减轻)癌症的症状及疼痛,例如乳腺瘤、前列腺癌、子宫体癌、转移性子宫内膜癌、肾癌等。甾体避孕药的应用,证实孕激素衍生物有较强的抗生育作用。现在临床上应用的复方口服避孕药,主要由孕激素与雌激素配伍而成。
女性激素类药物应用时,可发生不同性质及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必须了解内分泌药物应用的机制,不可滥用。②药物的用量和用法必须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③雌、孕激素或雌、雄激素常常要联合使用,应熟悉其指征与用法。④女性内分泌激素对肝、胆、心血管、脑血管及凝血机制等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患有上述系统疾病的患者及有病史者或肿瘤患者应少用或禁用女性内分泌激素治疗。
①常与雌激素联合序贯用药,建立人工月经周期。②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③子宫内膜异位症。④治疗痛经。⑤用于减少长期应用雌激素治疗引起子宫内膜增生或腺癌的危险性。⑥单独或与雌激素联合用于避孕。⑦治疗晚期转移性子宫内膜癌。⑧天然黄体酮可用于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流产的保胎治疗;19-去甲睾酮类孕激素对人胎有危害,不能用于保胎。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⑩探测体内雌激素水平(黄体酮试验)。⑪治疗黄体功能不全。
(1)药效学 孕激素通过染色体的交互作用,增加RNA的合成,使增殖期子宫内膜变为分泌期。长期应用可抑制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素(LH)的释放,抑制排卵。长期大剂量应用使子宫内膜腺癌和乳腺癌组织萎缩坏死。孕激素有维持早孕蜕膜组织和抑制子宫肌肉收缩作用,故可以保胎。孕激素可使宫颈黏液变稠,不利于精子穿透。
(2)药动学 孕激素在血液循环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85%,在肝内代谢,大部分经肾脏排泄。
(1)较常见①胃肠道反应,胃纳差。②痤疮。③液体潴留和水肿。④体重增加。⑤过敏性皮肤炎症。⑥精神压抑。⑦乳房疼痛。⑧女性性欲改变。⑨月经紊乱、不规则出血或闭经。
(2)少见头痛;胸、臀、腿部,特别是腓肠肌处疼痛;手臂和足无力、麻木或疼痛;突发原因不明的呼吸短促;突发失语或发音不清;突然视力改变、复视,不同程度失明等。
(3)长期应用可引起:①肝功能异常。②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上升。
(4)早期妊娠时应用可能发生:①某些雄激素活性高的孕激素可引起女性后代男性化。②后代发生泌尿生殖道畸形,多见尿道下裂。
(1)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者。
(2)肝、肾功能损害者。
(3)糖尿病患者。
(4)哮喘患者。
(5)癫痫患者。
(6)偏头痛患者。
(7)未明确诊断的阴道出血患者。
(8)有血栓栓塞病史(晚期癌瘤治疗除外)患者。
(9)胆囊疾病患者。
(1)妊娠初始4个月内慎用,不宜用作早孕试验。
(2)有精神抑郁史者慎用。
(3)长期用药需注意检查肝功能,特别注意乳房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