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枸橼酸他莫昔芬
JuyuansuanTamoxifen
TamoxifenCitrate
本品为(Z)-N,N-二甲基-2-[4-(1,2-二苯基-1-丁烯基)苯氧基]乙胺枸橼酸盐。按干燥品计算,C26H29NO•C6H8O7不得少于99.0%。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
本品在甲醇中溶解,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在三氯甲烷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在冰醋酸中易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通则0612)为142~148℃,熔融时同时分解。
①绝经期前妇女的卵巢切除替代治疗或放射去势。②乳腺癌广泛切除后预防复发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③治疗女性转移性乳腺癌。
口服 一次10~20mg,每日早、晚各服1次。
(1)药效学 本品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其生物作用是由高亲和力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和基因表达的调节所介导,这种结合引起不同组织的多种雌激素调节基因的不同表达,对不同雌激素作用组织产生有选择性的激动活性或拮抗活性。对乳腺组织有抗雌激素作用,防止手术后乳腺癌复发,对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效果好;对骨骼部分有雌激素激动作用,使绝经后妇女骨吸收降低,同时使钙平衡正向转移,尿钙丢失减少,可保持和增加骨矿量;对子宫内膜有雌激素刺激作用,使内膜增厚,增加发生子宫内膜腺癌的危险。
(2)药动学 口服给药后,他莫替芬被快速吸收,于4~7小时内达到血药峰浓度。他莫昔芬大约在给药4周后达到稳态浓度。他莫昔芬的血清蛋白结合率很高(达99%)。他莫昔芬通过羟基化、去甲基化和结合代谢而产生了几种代谢产物,它们的药理学特性与母体化合物相似,因此也有助于治疗效果。他莫昔芬的清除半衰期约为7天,其主要代谢产物N-去甲基他莫昔芬的清除半衰期为14天。他莫昔芬主要通过粪便清除。
(1)在治疗初期,骨和肿瘤疼痛可以一过性加剧,继续治疗可逐渐减轻。
(2)少数绝经期前妇女可发生卵巢囊肿。
(3)长期(17个月以上)和大量(每日240~320mg)治疗则视网膜病变和角膜浑浊发生率升高。
(4)罕见但需引起注意的不良反应精神错乱、肺栓塞(表现为气短)、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痛)、无力、嗜睡以及子宫内膜增生、内膜息肉和内膜癌。
(5)较多见的不良反应潮热、恶心、呕吐和体重增加。
(6)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月经紊乱、头痛、外阴瘙痒、皮肤红斑和干燥。
(1)雌激素可影响本品治疗效果。
(2)抗酸药、H₂受体拮抗药(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在胃内改变pH,使本品肠衣片提前分解,对胃有刺激作用,故应与上述药物相隔1~2小时服用。
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0mg。
(1)取本品适量,加醋酐-吡啶(1∶5)5ml,摇匀,置水浴上加热,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
(2)取本品,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38nm与278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265图)一致;如不一致时,取本品用丙酮重结晶后测定。
有关物质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避光操作,临用新制。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5mg的溶液。
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7.5μg的溶液。
对照品溶液取杂质I对照品,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7.5μg的溶液。
系统适用性溶液对照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等量混合溶液。
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0.9g与N,N-二甲基辛胺4.8g,加水溶解并稀释成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进样体积10μl。
系统适用性要求系统适用性溶液色谱图中,理论板数按杂质I峰计算不低于2000,杂质I峰与主成分峰(他莫昔芬Z-异构体)的分离度应大于3.0。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
限度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与对照品溶液色谱图中杂质I峰保留时间一致的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不得过0.5%;如有其他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5%),其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1.0%)。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4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0.5%(通则0831)。
取本品约0.35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50ml,微温使溶解后,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6.36mg的C26H29NO•C6H8O7。
抗肿瘤药。
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杂质Ⅰ(他莫昔芬E-异构体)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