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本品仅适用于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1)单独用药初始剂量为一日4mg,单次或分2次口服;12周后如空腹血糖下降不满意,剂量可加至一日8mg,单次或分2次口服。
(2)与双胍类合用初始剂量为一日4mg,单次或分2次口服;12周后如空腹血糖下降不满意,剂量可加至一日8mg,单次或分2次口服。
(3)与磺酰脲类合用剂量为一日2mg或4mg,单次或分2次口服。本品可空腹或进餐时服用。
(1)药效学 本品可通过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发挥降低血糖的疗效,可明显降低空腹、餐后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胰岛素和C-肽水平。本品的作用机制与特异性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的γ-型受体(PPARγ)有关。在人类,PPARγ受体分布在一些胰岛素作用的关键靶组织,如脂肪组织、骨骼肌和肝脏等。PPARγ核受体的作用是调节胰岛素反应基因的转录,而胰岛素反应基因参与控制葡萄糖的产生、转运和利用。另外,PPARγ反应基因也调节脂肪酸代谢。在动物模型中,罗格列酮可以增加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可见到在脂肪组织上由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子GLUT-4表达增加。噻唑烷二酮类必须在尚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才可发挥降低血糖效果,如内生胰岛素已严重缺乏则无效。
(2)药动学 本品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为99%,血浆达峰时间约为1小时,血浆消除t1/2为3~4小时,进食对本品的吸收总量无明显影响,但达峰时间延迟2.2小时,峰值降低20%。本品的平均口服分布容积为17.6L(30%)。99.8%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为白蛋白。本品主要以原形从尿排出,主要代谢途径为经N-去甲基和羟化作用与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结合。所有循环代谢产物均没有胰岛素增敏作用。体外试验证实,本品绝大部分经P酶系统的CYP2C8途径,少量经CYP2C9途径代谢。口服或静脉给予14C标记的罗格列酮后,64%经尿液排出,23%经粪便排出。临床研究证实罗格列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受年龄、种族、吸烟或饮酒的影响。
(1)本品单独应用甚少引起低血糖。
(2)对肝脏影响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对照试验中,与对照药物治疗组比较,未发现因罗格列酮特异性药物反应引起的肝功能衰竭。
(3)钠潴留致轻至中度水肿及轻度贫血老年患者较65岁以下者为多见,水肿发生率为7.5%:3.5%,贫血为2.5%:1.7%。
(4)在大型临床研究中,此类药物有增加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风险。
(5)在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中有增加骨折的风险。
下列人群禁用:(1)已知对本品过敏者。
(2)有心衰病史或有心衰危险因素的患者。
(3)有心脏病史,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史的患者。
(4)骨质疏松症或发生过非外伤性骨折病史的患者。
(5)严重血脂代谢紊乱的患者。
(6)儿童、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
65岁以上老年患者慎用本品。
(1)与硝苯地平、口服避孕药(炔雌醇、炔诺酮)等经CYP3A4代谢的药物无临床相互作用。
(2)与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合用时,对这些药物的稳态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疗效无影响。
(3)不影响地高辛、华法林、乙醇、雷尼替丁等在体内的代谢和临床疗效。
(4)与磺酰脲类合用,增加后者发生低血糖的机率不明显。
(5)与二甲双胍合用,不增加后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不增加血浆乳酸浓度。
罗格列酮片:(1)2mg;(2)4mg;(3)8mg。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