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凌康药典 >  放线菌素 D

放线菌素 D

  • 拼音

    Fangxianjunsu D

  • 英文名

    Dactinomycin

  • 基本信息

    2513_p_7.png

    本品为放线菌素D。按干燥品计算,含放线菌素D(C62H86N12O16)应为95.0%~102.0%。

      

      注意:应小心避免吸入和皮肤接触放线菌素D。

  • 性状

    本品为鲜红色或深红色结晶,或橙红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引湿性;遇光极不稳定。

      

      本品在丙酮或异丙醇中易溶,在甲醇中略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10℃水中溶解。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依法测定(通则0621),比旋度为-293°至-329°。

  • 适应症

    (1)对霍奇金病(HD)及神经母细胞瘤疗效突出,尤其是控制发热。


      (2)对无转移的绒癌初治时单用本药,治愈率达90%~100%,与单用MTX的效果相似。


      (3)对睾丸癌亦有效,一般均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4)与放疗联合治疗儿童肾母细胞瘤(Wilms瘤)可提高生存率,对尤文肉瘤和横纹肌肉瘤亦有效。

  • 用法与用量

    (1)静脉注射成人一日300~400μg,或按体重一日6~8μg/kg,溶于氯化钠注射液20~40ml中,一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间歇期2周,一疗程总量4~6mg。


      (2)腔内注射胸、腹腔注射,一次400~600pg。


      (3)联合化疗剂量及时间尚不统一。


      【儿科用法与用量】静脉注射一日15μg/kg,连用5日。


      【儿科注意事项】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皮炎、发热或肝功损害。

  • 药理学

    (1)药效学    体外研究显示,本品主要作用于RNA,高浓度时则同时影响RNA与DNA合成。作用机制为嵌合于DNA双链内与其鸟嘌呤基团结合,抑制D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力,干扰细胞的转录过程,从而抑制mRNA合成。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以G₁期尤为敏感,阻碍G₁期细胞进入S期。


      (2)药动学    本品静脉注射后迅速分布至各组织,广泛与组织结合,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半衰期为36小时。体内代谢很少。原形药10%~20%由尿排出,50%~90%由胆道随粪便排出。

  •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血小板及粒细胞减少,最低值见于给药后10~21日,尤以血小板下降为著。


      (2)胃肠道反应多见于每次剂量超过500μg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少数有口腔溃疡,始于用药数小时后,有时严重,为急性剂量限制性毒性。


      (3)脱发始于给药后7~10日,可逆。


      (4)少数出现胃炎,肠炎或皮肤红斑,脱屑,色素沉着,肝、肾功能损害等,均可逆。


      (5)静脉注射时如药液漏至血管外,对软组织损害显著。

  • 禁忌

    (1)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或禁用。


      (2)有患水痘病史者禁用。


      (3)本品有致突变、致畸和免疫抑制作用,妊娠期妇女禁用。

  • 注意事项

    (1)静脉注射时注意防止药液漏至血管外,当本品漏出血管外时,应即用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或用50~100mg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及冷湿敷。


      (2)骨髓功能低下、有痛风病史、肝功能损害、感染、有尿酸盐性肾结石病史、近期接受过放疗或抗癌药物者慎用本品。

  • 药物相互作用

    (1)维生素K可降低本品的效价,故用本品时慎用维生素K类药物。


      (2)本品有放疗增敏作用,但有可能在放疗部位出现新的炎症,而产生“放疗再现”的皮肤改变,应予注意。

  •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放线菌素D:(1)200μg;(2)500μg。

  • 鉴别

    (1)取本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5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41nm与44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41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442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比值为1.3~1.5。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77图)一致。

  • 检查

    结晶性    取本品少许,依法检查(通则0981),应符合规定。

      

      有关物质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临用新制,避光操作。

      

      溶剂    乙腈-水(60∶40)。

      

      供试品溶液    取本品约20mg,精密称定,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溶液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棕色量瓶中,用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

      

      系统适用性溶液    取放线菌素D对照品适量,加溶剂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2mg的溶液。

      

      色谱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4.6mm×250mm,5μm或效能相当的色谱柱);以醋酸盐缓冲液(取醋酸钠2.72g与醋酸2m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乙腈(51∶49)为流动相A,以上述醋酸盐缓冲液-乙腈(20∶80)为流动相B,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每分钟1.5ml;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体积100μl。

      2823_p_1.png

      系统适用性要求  系统适用性溶液色谱图应与标准图谱一致,放线菌素D与杂质I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规定。放线菌素D峰的保留时间约为30分钟。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限度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2.0%),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5倍(5.0%),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05倍的峰忽略不计。

      

      干燥失重    取本品,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6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5.0%(通则0831)。

      

      细菌内毒素    取本品,加内毒素检查用水超声使溶解后,依法检查(通则1143),每1mg放线菌素D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100EU。(供注射用)

  •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临用新制,避光操作。

      

      溶剂与供试品溶液    见有关物质项下。

      

      对照品溶液    取放线菌素D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2mg的溶液。

      

      色谱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4.6mm⤫150mm,5μm或效能相当的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65∶10∶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体积10μl。

      

      系统适用性要求    理论板数按放线菌素D峰计不低于2000。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 类别

    抗肿瘤抗生素类药。

  • 贮藏

    遮光,严封,在干燥处保存。

  • 2875_p_1.png

    2-胺基-4,6-二甲基-3-羰基-N-[7,11,14-三甲基-2,5,9,12,15,18-六羰基-3,10-二异丙基-8-氧杂-1,4,11,14-四氮杂双环[4.3.0]十九烷酮-6]-N'-[7,11,14-三甲基-2,5,9,12,15-五羰基-3,10-二异丙基-8-氧杂-1,4,11,14-四氮杂双环[14.3.0]十九烷酮-6]吩嗪-1,9-二甲酰胺

      

    2875_p_2.png

      2-胺基-4,6-二甲基-3-羰基-N-[7,11,14-三甲基-2,5,9,12,15-五羰基-3-(2-丁基)-10-异丙基-8-氧杂-1,4,11,14-四氮杂双环[14.3.0]十九烷酮-6]-N'-[7,11,14-三甲基-2,5,9,12,15-五羰基-3,10-二异丙基-8-氧杂-1,4,11,14-四氮杂双环[14.3.0]十九烷酮-6]吩嗪-1,9-二甲酰胺

  • 内容来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

放线菌素 D
放线菌素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