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凌康药典 >  氟比洛芬

氟比洛芬

  • 拼音

    Fubiluofen

  • 英文名

    Flurbiprofen

  • 基本信息

    2823_p_1.png

    本品为(±)-2-(2-氟-4-联苯基)-丙酸。按干燥品计算,含C15H13FO2不得少于99.0%。

  •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乙醚中易溶,在乙腈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通则0612第一法)为114~117℃。

  • 适应症

    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也可用于软组织病,如扭伤及劳损,以及轻度至中度疼痛,如痛经和手术后疼痛、牙痛等。眼科用于抑制内眼手术时的瞳孔缩小及术后抗炎。

  • 用法与用量

    (1)口服①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一次50mg,一日3~4次,餐后服用。必要时可增加剂量。②强直性脊柱炎一次100mg,一日3次。缓释片为一日0.2g,宜于晚餐后服用。


      (2)眼科用药抑制内眼手术时瞳孔缩小。术前2小时开始滴眼,每半小时点1滴,共4次。一般抗炎及术后抗炎,一次1滴,每4小时滴眼1次,维持2~3周。

  • 药理学

    (1)药效学    本品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解热作用。它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均比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强,对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反应也有轻度抑制作用。本品滴眼能抑制前列腺素,故可抑制手术时的瞳孔缩小。


      (2)药动学    本品口服200mg后吸收良好,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约为(5.33±2.42)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消除相半衰期(t1/2)约为5.7小时。本品在肝脏主要通过羟基化和结合作用代谢,主要经尿排泄。

  • 不良反应

    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便秘、胃肠道出血、腹胀、呕吐、肝酶升高等。偶见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嗜睡等)以及其他系统反应(如皮疹、视力变化、头晕、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异常等)。本药滴眼液可能延缓伤口愈合,滴眼时可有轻度刺痛、烧灼感。

  • 禁忌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服用本品、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曾引起哮喘、鼻炎、荨麻疹或其他过敏性反应的患者禁用。


      (3)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及有该病史者均禁用。


      (4)过敏体质和儿童禁用。


      (5)美国FDA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级为眼部给药B;如在妊娠晚期或临近分娩时用药D。

  • 注意事项

    (1)有胃肠溃疡病患者慎用。


      (2)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患者或因服用其他NSAIDs曾发生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应慎用。


      (3)心、肝、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血友病患者慎用。


      (4)类风湿关节炎常可观察到贫血,故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5)据报道本品可以引起视力变化,故有眼病的患者应慎用并进行眼科检查。


      (6)本品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延长出血时间,故出血时间延长时患者应慎用。


      (7)哺乳期妇女慎用。

  • 药物相互作用

    (1)饮酒或与其他NSAIDs同用时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并有致溃疡的危险。长期与对乙酰氨基酚同用时可增加对肾脏的不良反应。


      (2)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同用时,药效不增强,而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发生率增高。


      (3)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同用时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4)与呋塞米同用时,后者的排钠和降压作用减弱。


      (5)与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同用时,本品的血药浓度增高。


      (6)本品可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同用时须注意调整地高辛的剂量。


      (7)本品可增强抗糖尿病药(包括口服降糖药)的作用。


      (8)本品与抗高血压药同用时可影响后者的降压效果。


      (9)丙磺舒可降低本品的排泄,增加血药浓度,从而增加毒性,故同用时宜减少本品剂量。


      (10)本品可降低甲氨蝶呤的排泄,增加其血浓度,甚至可达中毒水平,故本品不应与中或大剂量甲氨蝶呤同用。


      (11)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所服用的剂量呈正相关,因此服药超量时应做紧急处理,包括催吐或洗胃、口服活性炭、抗酸药或(和)利尿药,并给予监测及其他支持疗法。


      (12)本品与锂盐合用时,后者的清除率降低,中毒的危险性增加。


      (13)本品与环孢素合用时,后者的毒性增加,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胆汁淤积、感觉异常反应。


      (14)本品与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合用,可使癫痫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可能的机制是抑制γ氨基丁酸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15)本品与免疫抑制药合用,可能引起急性肾衰。


      (16)虽然临床及动物实验显示氟比洛芬与氯化乙酰胆碱无相互作用,也无相互作用的药理基础,但有报道指出,外科在使用本品时,氯化乙酰胆碱可失去作用。

  • 制剂与规格

    氟比洛芬片:(1)50mg;(2)100mg。


      氟比洛芬缓释片:200mg。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ml:50mg


      氟比洛芬巴布膏:每贴含氟比洛芬40mg(面积13.6cm×10.0cm,含膏量12g)。(以氟比洛芬酯计)


      氟比洛芬滴眼液;5ml:1.5mg。

  • 鉴别

    (1)取三氯化铬的饱和硫酸溶液约1ml,置小试管中,转动试管,溶液应能均匀涂于管壁;加本品约2mg,微热,转动试管,溶液应不能再均匀涂于管壁,而类似油污存在于管壁。


      (2)取本品,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制成每1ml中约含5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47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169图)一致。

  • 检查

    有关物质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溶剂乙腈-水(45∶55)。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mg的溶液。


      对照品溶液取杂质I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


      系统适用性溶液取氟比洛芬对照品与杂质Ⅰ对照品各适量,加溶剂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分别含氟比洛芬2mg与杂质Ⅰ10μg的混合溶液。


      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冰醋酸(35∶6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体积20μl。


      系统适用性要求系统适用性溶液色谱图中,出峰顺序依次为杂质Ⅰ与氟比洛芬,并使氟比洛芬与杂质Ⅰ的峰谷高度低于杂质Ⅰ峰高的10%。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倍。


      限度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与杂质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不得过0.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1.0%)。


      残留溶剂照残留溶剂测定法(通则0861第二法)测定。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置20ml顶空瓶中,精密加入二甲基亚砜5ml使溶解,密封。


      对照品溶液取苯适量,精密称定,用二甲基亚砜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2μg的溶液,精密量取5ml,置20ml顶空瓶中,密封。


      色谱条件以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起始温度为45℃,维持6分钟,以每分钟60℃的速率升温至180℃,维持7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分钟。


      系统适用性要求对照品溶液色谱图中,各成分峰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


      测定法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


      限度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苯的残留量应符合规定。


      干燥失重取本品,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6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通则0831)。


      炽灼残渣不得过0.1%(通则0841)。


      重金属取本品2.0g,加甲醇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通则0821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10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数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4.43mg的C15H13FO2

  • 类别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

  •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 image.png

  • 内容来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

氟比洛芬
氟比洛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