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萘丁美酮片
NaidingmeitongPian
NabumetoneTablets
本品含萘丁美酮(C15H16O2)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本品为白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①各种急、慢性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赖特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其他关节炎或关节痛。本品可明显改善上述各种症状。②软组织风湿病:包括肩周炎、颈肩综合征、网球肘、纤维肌痛症、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肌腱炎、腱鞘炎和滑囊炎等。③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扭伤和挫伤等。④其他如手术后疼痛、外伤后疼痛、牙痛、拔牙后痛、痛经等。
口服成人一次1g,一日1次。一日最大量为2g,分2次服。体重不足50kg的成人第一日可以从0.5g起始,逐渐上调至有效剂量。
(1)药效学 本品为非酸性NSAIDs,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①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与其他NSAIDs相似,与萘丁美酮的活性代谢产物抑制了炎症组织中的前列腺素合成有关。在体外还有抑制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向炎症组织迁移的能力,并抑制炎症渗出物中某些水解酶活性。②对胃黏膜影响小:本品是一种非酸性、非离子性前体药物,因此在吸收过程中对胃黏膜无明显的局部直接影响,同时本品对胃黏膜生理性环氧酶-1的抑制作用较小。因此本品引起的胃肠黏膜糜烂和微量出血的发生率低。③对出血和凝血无影响:本品对健康志愿者的血标本,在体外进行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无影响,对出血时间、凝血试验均亦无显著改变。
(2)药动学 本品口服后以非酸性前体药在十二指肠被吸收,经肝脏转化为主要活性产物,6-甲氧基-2-萘乙酸(6-MNA)。口服萘丁美酮1g,其中约35%转化为6-MNA,及50%转化为未定性代谢物随后从尿排出。本品口服后4~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与食物或牛奶同时服可增加吸收率,使6-MNA的血浆浓度峰值增加1/3。6-MNA的血浆浓度略低于萘丁美酮。每日1次用药大约在3~6天达到稳态。6-MNA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可达99%,表观分布容积平均为7.5L。6-MNA在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肝脏、肺、心和肠道;易于扩散至滑膜组织、滑液、纤维囊组织和各种炎性渗出物中,其浓度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它可进入乳汁和胎盘。6-MNA的清除半衰期在年轻人为23小时,在老年人为30小时。6-MNA的稳态血浆浓度不受肾功能不全的影响。但严重肾功能受损时,其清除t1/2延长。严重肝功能受损影响药物代谢,需慎用。老年人达到的血浆浓度高于年轻人,然而每日1次给药不会引起药物蓄积。6-MNA经肝转化为非活性产物,80%从尿排泄,10%从粪便排出。
(1)胃肠道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腹痛和便秘约1%~3%,上消化道出血约0.7%。用本品的病例中,溃疡发生率在短疗程(6周~6个月)组和在长疗程(8年)组分别为0.1%和0.95%。每日口服萘丁美酮2g的腹泻发生率增加。
(2)神经系统表现有头痛、头晕、耳鸣、多汗、失眠、嗜睡、紧张和多梦,发生率小于1.5%。
(3)皮肤皮疹和瘙痒约2.1%,水肿约1.1%。
(4)少见或偶见的不良反应有黄疸、肝功能异常、焦虑、抑郁、感觉异常、震颤、眩晕、大疱性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哮喘、过敏性肺炎、蛋白尿、血尿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1)以往对萘丁美酮制品或对阿司匹林和其他NSAIDs有过敏表现者,应禁用本品。
(2)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出血,有严重肝功能异常者禁用本品。
(3)美国FDA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级为口服给药C;如在妊娠晚期或临近分娩时用药D。
(4)哺乳期妇女禁用。
(1)肾功能不全者可适当减少剂量。
(2)有心力衰竭、水肿或有高血压者应慎用本品。
(3)有过敏性哮喘及对其他药物有过敏史者慎用。
(4)65岁以上的老年人对本品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年轻人对比无差别。但和其他NSAIDs一样,老年人用本品应维持最低的有效剂量。
(5)本品在儿童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未肯定,故不推荐使用。
(1)和氢氧化铝凝胶、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并用不影响本品的吸收率。但通常不主张同时用两种或多种NSAIDs。
(2)在健康志愿者中本品与抗凝剂华法林之间无相互作用,但是尚无在患者中合并应用这两种药物的资料。由于本品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与血浆蛋白有较高的结合率,故二药合用应监测后者血药浓度。
(3)本品与乙酰脲类抗惊厥药及磺脲类降血糖药并用时应适当减少后二者剂量。
萘丁美酮片:(1)0.5g。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萘丁美酮0.1g),加乙醇10ml,振摇(必要时加热)使萘丁美酮溶解后,滤过,取滤液,加二硝基苯肼试液1ml,摇匀,加热至沸,即生成橙黄色沉淀。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萘丁美酮30mg),加乙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萘丁美酮3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61nm、271nm、318nm与333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有关物质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 取本品细粉适量,加流动相使萘丁美酮溶解,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萘丁美酮0.4mg的溶液,滤过,取续滤液。
对照溶液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色谱条件、系统适用性要求与测定法见萘丁美酮有关物质项下。
限度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5倍(0.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
溶出度照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通则0931第二法)测定。
溶出条件 以2%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50转,依法操作,经45分钟时取样。
供试品溶液 取溶出液适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置25ml量瓶中,用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品溶液 取萘丁美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溶出介质适量,超声使溶解,用溶出介质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2μg的溶液。
测定法 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262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每片的溶出量。
限度 标示量的70%,应符合规定。
其他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1)。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萘丁美酮40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适量,振摇使萘丁美酮溶解,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品溶液、色谱条件、系统适用性要求与测定法见萘丁美酮含量测定项下。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
遮光,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