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葡萄糖酸锌
Putaotangsuanxin
ZincGluconate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应为97.0%~102.0%。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无臭。
本品在沸水中极易溶解,在水中溶解,在无水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用于预防及治疗锌缺乏。
口服成人一日140~280mg,分次口服。小儿一日3.5~14mg/kg,预防用量参照生理需要量。
(1)药效学 锌参与多种酶(如碳酸酐酶、DNA及RNA聚合酶、乳酸脱氢酶、胸腺嘧啶核苷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胰肽酶等)的合成与激活,对蛋白质、核酸合成、肠道蛋白的吸收和消化发挥重要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通过对味蕾中味觉素的合成及防止颊黏膜上皮细胞角化不全,维持正常饮食及味觉,增强吞噬细胞吞噬能力,趋化活力及杀菌功能;并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而减少自由基;发挥杀菌作用,加速创伤、烧伤、溃疡的愈合;锌对维生素A的代谢及视觉起重要作用;促进及维持性功能,稳定细胞膜,改善组织能量代谢及组织呼吸,补锌能改善下肢血流灌注,减少乳酸积蓄,是治疗间歇性跛行的生化基础;锌离子能沉淀蛋白,外用有收敛防腐作用,帮助肉芽组织形成。
(2)药动学 锌盐主要由十二指肠与小肠吸收,贮存于红、白细胞及肌肉、骨、皮肤等组织,入血后60%绝大部分与血清白蛋白结合,主要90%有由粪便排出,微量由尿、汗、皮肤脱屑及毛发脱落排出。
葡萄糖酸锌颗粒剂:(1)每袋含本品70mg(相当于元素锌10mg);(2)0.1g葡萄糖酸锌35mg:70mg.
(1)取本品约0.1g,加水50ml溶解后,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应显深黄色。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466图)一致。
(3)本品的水溶液显锌盐的鉴别反应(通则0301)。
酸碱度 取本品0.50g,加水50ml溶解后,依法测定(通则0631),pH值应为5.5~7.5。
氯化物 取本品0.10g,依法检查(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5%)。
硫酸盐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5%)。
草酸盐 取本品0.47g,加水4ml使溶解,加盐酸2ml与高纯锌粒约0.5g,煮沸1分钟,放置2分钟,倾出液体,加1%盐酸苯肼溶液(临用新制)0.25ml,加热至沸后立即冷却,加等体积盐酸与5%铁氰化钾溶液(临用新制)0.25ml,摇匀,如显色,与0.010%草酸溶液4.0ml用同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6%)。
还原物质 取本品1.0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10ml溶解后,加碱式枸橼酸铜试液25ml,准确微沸5分钟后,立即冷却,加0.6mol/L醋酸溶液25ml,精密加碘滴定液(0.05mol/L)10ml,加3mol/L盐酸溶液10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3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2.7mg还原物质(右旋糖)。含还原物质不得过1.0%。
干燥失重 取本品,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8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1.6%(通则0831)。
镉盐 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置50ml凯氏烧瓶中,加硝酸与浓过氧化氢溶液各6ml,在瓶口放一小漏斗,使烧瓶成45°斜置,用直火缓缓加热,至溶液澄清后,放冷,定量转移至25ml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溶液(B);另取硝酸镉溶液[取金属镉0.5g,精密称定,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20ml使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1%(g/ml)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每1ml相当于5μg的Cd]1.0ml同法制成的溶液,作为溶液(A)。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0406第二法杂质限度检查法),在228.8nm的波长处依法检查,应符合规定(0.0005%)。
铅盐 取本品1.0g,加水5ml溶解后,加氰化钾试液10ml,摇匀,放置,待溶液澄清后,加硫化钠试液5滴,静置2分钟,如显色,与标准铅溶液1.0ml用同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1%)。
砷盐 取本品1.0g,加水23ml使溶解,加盐酸5ml,依法检查(通则0822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2%)。
取本品约0.7g,精密称定,加水100ml,微温使溶解,加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5ml与铬黑T指示剂少许,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22.78mg的C12H22O14Zn。
补锌药。
遮光,密封保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