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七氟烷
Qifuwan
Sevoflurane
本品为1,1,1,3,3,3-六氟-2-(氟甲氧基)-丙烷。含C4H3F7O应为99.9%~100.0%。
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易挥发,不易燃。
本品与乙醇、乙酸乙酯或三氯甲烷均能任意混合,在水中几乎不溶。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通则0601韦氏比重秤法)为1.521~1.527。
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对呼吸道无刺激,适合于全身麻醉诱导。诱导苏醒迅速,适用于门诊手术的麻醉。
吸入全麻诱导如采用肺活量法可设定浓度为8%,意识消失后注射瑞芬太尼1~1.5μg/kg,诱导时间3.5~5.5分钟,麻醉维持浓度为1.5%~2.5%。
【儿科用法与用量】单纯使用七氟烷诱导,吸入浓度7%~8%,氧流量6L/min,维持七氟烷2%~3%,氧流量2L/min。
【儿科注意事项】(1)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2)苏醒期易谵妄。
(3)偶可发生恶性高热。
(1)药效学 ①对呼吸道无刺激性,尤适合小儿全麻诱导与维持;②合用肾上腺素不诱发心律失常;③肌松作用大于恩氟烷、异氟烷;④对循环影响小;⑤对脑血流量、颅内压的影响与异氟烷相似;⑥麻醉时间<2小时苏醒迅速,麻醉时间>2小时苏醒时间延长。
(2)药动学 血/气分配系数较低,起效迅速。大部分迅速以药物原形由肺排出。体内代谢率为5%,生成六氟异丙醇,释放无机氟离子和二氧化碳。与其他氟化吸入麻醉药不同,七氟烷的代谢产物不具有诱发免疫性肝损伤的半抗原特性。
(1)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恶心及呕吐。
(2)化学性质不稳定,与钠石灰作用后可产生5种分解产物,其中化合物A(三氟甲基乙烯醚)有一定的肾毒性。七氟烷在动物模型中产生肾毒性,但临床麻醉中七氟烷的降解产物浓度尚无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的报道。
(1)既往使用卤素麻醉剂后发生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禁用。
(2)对本品的成分有过敏病史的患者禁用。
(1)定期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保持湿润
(2)肝胆疾患及肾功能低下者慎用。
(3)本品可引起子宫肌松弛,产科麻醉时慎用。
(4)避免新鲜气体流量<1L/min。
(5)肌营养不良患者慎用,有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可能。
本品可增强肌松药的作用,合用时宜减少后者的用量。
七氟烷:120ml。
(1)取本品与七氟烷对照品,分别用二氯乙烷制成每1ml中含约1.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照有关物质项下的方法试验,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取本品,用气体法测定,其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108图)一致。
酸碱度 取本品20ml,加水20ml,振摇3分钟后,静置使分层,分取水层,加溴甲酚紫指示液2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至溶液呈中性,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的体积不得过0.10ml;或滴加盐酸滴定液(0.01mol/L)至溶液呈中性,消耗盐酸滴定液(0.01mol/L)的体积不得过0.30ml。
卤化物与游离卤素 取本品15ml,加水30ml,振摇3分钟后,分取水层5ml,加水5ml,加硝酸1滴与硝酸银试液0.2ml,如发生浑浊,与取水10ml同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另分取水层10ml,加碘化镉试液1ml与淀粉指示液2滴,不得产生蓝色。
有关物质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测定。
供试品溶液 取25ml量瓶,加本品至刻度后,再精密称取并加内标物异丙醇12mg(约相当于15μ1),摇匀。
对照品溶液 取七氟烷对照品、六氟异丙醇对照品与异丙醇各适量,分别精密称定,用二氯乙烷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七氟烷1.5mg、六氟异丙醇1.5mg、异丙醇0.6mg的混合溶液。
色谱条件 以6%氰丙基苯基-94%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膜厚3.0μm);起始温度为50℃,维持10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40℃,维持5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20℃;进样体积1μl。
系统适用性 要求对照品溶液色谱图中,出峰顺序依次为七氟烷、异丙醇、二氯乙烷与六氟异丙醇,理论板数按七氟烷峰计算不低于5000,各相邻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限度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与六氟异丙醇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内标法以六氟异丙醇校正因子计算不得过0.03%(W/W);其他单个杂质峰按内标法以七氟烷校正因子计算不得过0.05%(W/W);杂质总量不得过0.1%(W/W)。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第一法1)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1%。
不挥发物 取本品50ml,置水浴上缓缓蒸干,在105℃干燥2小时,遗留残渣不得过1mg。
取本品,照有关物质项下测定杂质总量,并以100.0%减去杂质总量,即得。
吸入麻醉药。
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