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
防治实体瘤患者化、放疗后血小板的明显减少。
为预防使用,宜在化疗、放疗结束后24小时开始给药。按体重300 U/kg,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用14日。在用药过程中如血小板较疗前增加50×109/L时,应立即停药。为治疗使用,则当血小板明显减少,且已有明显出血倾向时立即给药,剂量及用法同预防用药。由于本品不能升高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故合并粒细胞减少时应同时选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药效学 本品为由33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通过重组DNA技术由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再经纯化制成含全长糖基化血小板生成素的无色澄清溶液。rhTPO和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一样,能特异地增加人骨髓单个核细胞CD₄分化抗原的表达,促进巨核细胞集落(CFU-Meg)形成,并进一步使巨核细胞增殖分化,直至生成血小板。此外,rhTPO还提高粒-巨噬细胞系集落(CFU-GM)的产率,提示可能扩增造血干/祖细胞。临床试验证实rhTPO可减轻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程度,加速血小板计数的恢复,减少化疗后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和数量。同时,对血小板形态及功能则无明显影响;也不影响血红细胞及白细胞的数量。临床前研究中未发现本品具致突变毒性。
(2)药动学 正常人按千克体重0.5μg/kg、1.0μg/kg及2.0μg/kg单剂皮下注射给药后呈线性药动学特征;血浆峰浓度分别为0.298mg/ml、0.438mg/ml及0.831 mg/ml;达峰时间分别为9小时、10.8小时及11.8小时;血药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7.6(ng·h)/ml、31.7(ng·h)/ml及55.6(ng·h)/ml;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6.3小时、40.2小时及38.7小时;清除率分别为0.0296L/(h·kg)、0.0398L/(h·kg)及0.0414L/(h·kg)。
TPO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绝大多数无需停药,也无需特殊处理,在连续用药数次后,或疗程结束时消失。Ⅲ期临床试验中311例受试者共发生18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其中发热4例、寒战2例、全身不适1例、乏力2例、关节痛2例、头晕3例、血压升高2例。
74例受试者用药后进行抗TPO抗体的动态监测,仅3例(4%)出现低滴度(1:5)血清抗TPO抗体,且经检测均不具有中和TPO的活性,即非中和抗体。因此,不会引起用药后体内血小板长期持续减少。
对TPO及其赋形剂过敏者禁用。
(1)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蛋白过敏者,应用rhTPO后可能出现交叉过敏反应。
(2)为防止用药后血小板过高,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每2~3天1次)监测血常规,当血小板回升至100×109/L或较疗前上升50×109/L时,应立即停药,以免血小板过度升高导致血栓性并发症。
(3)本品在人类孕期的安全性,以及是否经乳汁分泌尚无相关资料。因此妊娠期妇女应在权衡利弊后慎重应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本药应停止哺乳。
(4)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5)老年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尚未确定,考虑老年人常伴有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易发生血管壁损害的状况,应用本品尤应加强血小板的监测,切勿过度升高而并发血栓性疾病。
(6)患血栓性疾病或有血栓病史者、伴严重感染者慎用;后者宜在感染控制后应用。
本品若与放疗或化疗药同时应用,由于迅速增殖、分化的巨核系祖细胞对化放疗敏感,从而影响rhTPO的效果。故本品宜在疗程结束后开始应用。
本品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尚未充分肯定。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1ml:7500 U;(2)1 ml:15000 U。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