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凌康药典 >  利培酮口服溶液

利培酮口服溶液

  • 拼音

    Lipeitong Koufu Rongye

  • 英文名

    Risperidone Oral Solution

  • 基本信息

    本品含利培酮(C23H27FN4O2)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 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 适应症

    ①精神分裂症;②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


      FDA批准的其他适应证∶抽动障碍患者的激惹;双相I型障碍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联用丙戊酸或锂盐)。

  • 用法与用量

    口服  ①成人一般开始剂量∶一次1mg,一日1次。以后每隔3~5日,一日酌情增加1mg。常用治疗剂量∶一日2~6mg,一日1次或分2次服用。②老年患者开始常用量∶一次0.5mg或更小,一日1次,以后根据耐受情况酌情每次增加0.5mg。一般治疗量∶一日1~4mg,分2次服。高龄患者一日剂量通常为1~2mg。

  • 药理学

    (1)药效学 本品对5-HT2受体的亲和力高,对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其抗精神病效应与上述两种受体拮抗作用有关,其中,对皮层5-HT受体拮抗作用与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尤为重要。此外,它对α1、a2肾上腺素受体以及H1组胺受体具有中度亲和力;对5-HT1A、5-HT1C和5-HT1D函受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而对多巴胺D1受体的亲和力则较低。


      本品具有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作用,可引起心血管反应,如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或Q-T间期延长,也可能产生心律失常。可促进慢波睡眠并改变睡眠节律,可能与其拮抗5-HT受体有关。可引起催乳素升高(停药后可逆转),与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有关。此外,大剂量本品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受体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因而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2)药动学 口服易吸收,不受进食影响。达峰时间为1~2小时,口服1mg时,峰浓度为9~16ng/ml(包括利培酮与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羟利培酮为77%)。分布广,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均可进入乳汁,表观分布容积(Vd)为1.1L/kg。在肝脏经CYP2D6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9-羟利培酮,具有生物活性。原形药物及代谢产物主要随尿排泄,少量随粪便排出。中度或重度肾功能损害时,利培酮及活性代谢产物排出减少60%~80%。半衰期为24小时。恒量、恒定间隔时间多次服药,5~6日血药浓度达稳态,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很大。


      利培酮长效针剂单次肌内注射后,药物的主要释放始于3周后,持续至第4~6周,第7周消失。在25~50mg的剂量范围内,若每两周注射1次,则利培酮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头晕、口干。


      (2)少见不良反应困倦、疲劳、注意力下降、便秘、性功能障碍、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视物模糊、尿失禁、鼻炎、皮疹以及其他过敏反应。


      (3)可能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如肌紧张、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通过降低剂量或给予中枢抗胆碱药如苯海索可消除。


      (4)偶尔会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等症状。


      (5)可引起体重增加。


      (6)偶会烦渴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


      (7)可引起血浆中催乳素浓度的增加,其相关症状为∶溢乳、男性乳房增大、月经失调、闭经。


      (8)偶见迟发性运动障碍、神经阻滞药恶性综合征、体温失调以及癫痫发作。


      (9)有轻度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的个例报道。


      (10)偶可引起肝功能异常。

  • 禁忌

    (1)对本品过敏者、哺乳期妇女禁用。


    (2)美国FDA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级为口服给药C。

  • 注意事项

    (1)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传导异常)、脱水、失血及脑血管病变的患者慎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加量宜慢。


      (2)由于本品具有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作用,在用药初期和加药速度过快时可能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此时应考虑减量。


      (3)同其他具有多巴胺受体拮抗性质的药物相似,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其特征为有节律的不随意运动,主要见于舌及面部。如果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应停止服用。


      (4)已有报道本品可引起神经阻滞药恶性综合征,其特征为高热、肌肉僵直、颤抖、意识改变和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升高。此时应停用。


      (5)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应慎用。


      (6)会降低癫痫的发作阈值,故癫痫患者慎用。


      (7)服用本品的患者应避免进食过多,以免发胖。


      (8)在与其他作用于中枢的药物同时服用时应慎重。


      (9)服药期间不应驾驶汽车或操作机器。


      (10)增加痴呆相关精神病(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痴呆患者心脑血管病风险。


    (11)对于15岁以下儿童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


      (12)给药时注意∶①应采用附带的注射用针头,通过臀部深层肌内注射的方法给药,左右两侧半臀交替注射。不得静脉给药;②对于从未使用过利培酮的患者,建议在给予本品治疗之前先确定对口服利培酮的耐受性;③在首次注射后的3周内,应当保证充分的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④剂量上调的频率不得超过每4周1次,在首次采用调整后的较高剂量注射后的3周内,无法预测剂量调节的效果。

  •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乙醇或其他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合用,中枢抑制作用可互相增强。


      (2)与抗高血压药合用可增强其降压作用。


      (3)利培酮可拮抗左旋多巴与多巴胺能药物对多巴胺受体的激动作用。


      (4)与卡马西平等CYP2D6诱导药合用,可增加利培酮的代谢,降低其血药浓度。与氟西汀、帕罗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等CYP2D6抑制药合用,可减慢利培酮的代谢,升高其血药浓度。


      (5)长期与氯氮平合用可减少利培酮自体内清除。

  • 制剂与规格

    利培酮口服溶液∶30ml∶30mg。

  • 鉴别

    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 检查

    pH值 应为2.5~4.0(通则0631)。

      

      颜色 取本品,与黄色2号标准比色液(通则0901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有关物质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 量取本品5ml,置1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溶液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灵敏度溶液 精密量取对照溶液1ml,置2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色谱条件、系统适用性要求与测定法 见利培酮有关物质项下。

      

      限度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相对保留时间0.43之前的峰不计),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5倍(0.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

      

      苯甲酸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 精密量取本品5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品溶液 取苯甲酸对照品约15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色谱条件 见含量测定项下。检测波长为280nm。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限度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每1ml中含苯甲酸不得过3mg。

      

      其他 应符合口服溶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23)。

  •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  精密量取本品2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品溶液  取利培酮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色谱条件  见有关物质项下。

      

      系统适用性要求  利培酮峰的保留时间约为8分钟,理论板数按利培酮峰计算不低于5000,利培酮峰与相邻杂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 类别

    抗精神病药。

  •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 内容来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

利培酮口服溶液
利培酮口服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