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山东阿胶膏
Shandong Ejiao Gao
阿胶100g 党参80g
白术40g 黄芪80g
枸杞子40g 白芍20g
甘草40g
以上七味,除阿胶外,其余黄芪等六味切碎,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备用;取阿胶,加红糖400g,加水适量,加热使溶化,滤过,滤液与上述浓缩液混合,浓缩至适量,加入山梨酸钾2g,混匀,制成1000g,即得。
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
补益气血,润燥。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虚劳咳嗽、吐血、妇女崩漏、胎动不安。
1.气血两虚证 多因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久病不愈,损失脾胃而致气血两虚,症见身体倦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面黄肌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贫血见上述证候者。
2.劳嗽 多因肺阴亏虚,久咳成劳所致,症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肺结核见上述证候者。
3.吐血 多由气虚不能摄血,血液上溢所致,症见吐血缠绵不止,血色黯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脉细弱;消化道溃疡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4.崩漏 多由脾气不足,统血失权所致,症见崩漏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咣白,心悸,气短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脉细弱或虚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5.胎动不安 系因气虚不能固胎,血虚难以养胎所致,症见妊娠阴道少量出血,色黯淡,质稀薄,腰腹胀痛或坠胀,伴神疲肢倦,面色咣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早期先兆流产见上述证候者。
开水冲服,一次20~25g,一日3次。
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尚不明确。
1.实热证慎服。
2.感冒者慎服。
3.出血较多者,需配合综合治疗措施。
4.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1)取本品1g,置具塞试管中,加6mol/L盐酸溶液4ml,密塞,置105℃烘箱中加热6小时,加水6ml,摇匀,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0%乙醇10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氨酸对照品、L-羟脯氨酸对照品,加10%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带状,以苯酚-0.5%硼砂溶液(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2%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18g,加甲醇80ml,振摇提取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水20ml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1%氢氧化钠溶液洗涤2次,每次10ml,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至中性,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岀,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20g,加水30ml,搅匀,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0ml,加热回流1小时,分取正丁醇层,蒸干,残渣用10ml水溶解,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柱内径为2cm,柱高为15cm),分别用水、20%乙醇各10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40%乙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0.5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水40ml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30ml,弃去洗涤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光下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8(通则0183)。
其他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83)。
总氮量 取本品2g,精密称定,照氮测定法(通则0704第一法)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总氮(N)不得少于15mg。
每瓶装(1)80g(2)200g(3)300g(4)400g
密封,置阴凉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7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中药成方制剂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