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盐酸哌甲酯
Yansuan Paijiazhi
Methylphenidate Hydrochloride
本品为α-苯基-2-哌啶乙酸甲酯盐酸盐。按干燥品计算,含C14H19NO2・HCl不得少于98.0%。
本品为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
本品在水或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三氯甲烷中微溶,在丙酮中几乎不溶。
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②发作性睡病;③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等中枢抑制药过量引起的昏迷。
(1)口服①普通剂型∶中等体型8岁以下儿童,早餐前服5mg,8岁以上服10mg,通常一日20~30mg就足以控制症状。根据疗效,剂量可每周递增5~10mg,一日总剂量不应超60mg,治疗期间如出现激动、活动更多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则剂量可逐渐减少,直至不良反应消失。②缓释剂型∶每日早晨1次,起始剂量为一次18mg,每周调整剂量一次,可增加18mg,一日最大剂量为54mg(一日1次,晨服)。
(2)皮下、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一次10~20mg。
(1)药效学 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和机制类似右苯丙胺,能振奋精神,解除疲劳。用于治疗注意缺陷障碍时,能增强注意力,改进动作协调性和运动功能,可以提高智商的操作分和言语分。
(2)药动学 口服易吸收,有首关代谢,达峰时间为2小时,食物增加吸收速率,但不增加吸收量。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在肝脏代谢,主要通过去酯化作用生成α-苯基呱啶乙酸,代谢产物几乎无药理活性。主要以代谢产物从尿排出,少量从粪便排出。半衰期为2小时。口服后1~2小时起效,作用持续3~5小时。用药后1~2小时血药浓度平稳升高,达峰时间为6~8小时,半衰期为3.5小时,成人每日服用一次本品,血药浓度的峰值和谷值之间的波动降到最小,药物无明显的蓄积。一次给药作用可持续12小时。
(1)主要不良反应食欲缺乏、腹部不适、体重减轻、精神焦虑或抑郁、失眠、心悸、头疼、口干、视物模糊、脱发、荨麻疹、贫血、白细胞减少。
(2)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震颤、共济失调、惊厥。长期用药可引起药物依赖。
(1)明显焦虑、紧张和激越症状的患者禁用。
(2)对哌甲酯或本品中的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3)青光眼患者禁用。
(4)抽动秽语综合征或有家族史的患者禁用。
(5)美国FDA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级为口服给药C。
(1)年龄大于12岁或小于6岁的儿童不宜应用。
(2)有高血压、抽搐病史或家族史者应慎用。
(3)注意检测血压和心率,开始用药4~6周,应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后可每半年检查1次,并记录身高和体重。
(4)长期应用应注意发生药物依赖性。
(1)与其他中枢兴奋药如咖啡因哈用,可使中枢兴奋作用增强。
(2)本品能抑制香豆素类抗凝药、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的代谢,如合并用药,应减少上述药物的剂量。
(3)与抗高血压药胍乙啶合用使降压作用减弱。有与可乐定合用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
(4)与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可引起高血压危象。不应用于正在使用或在2周内使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的患者。
(5)与升压药可能有协同作用。
盐酸哌甲酯片∶10mg。
盐酸哌甲酯缓释片∶(1)18mg;(2)36mg。
注射用盐酸哌甲酯∶20mg。
(1)取本品,加乙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通则0401)测定,在252nm、258nm与26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374图)一致。
(3)本品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通则0301)。
有关物质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
供试品溶液 取本品,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g的溶液。
对照溶液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适量,用甲醇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
色谱条件 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19∶1∶0.1)为展开剂。
测定法 吸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晾干,喷以碘化铋钾试液,立即检视。
限度 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其颜色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6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通则0831)。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通则0841)。
重金属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21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15ml与醋酸汞试液5ml溶解后,加萘酚苯甲醇指示液4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绿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6.98mg的C14H19NO2・HCl。
精神兴奋药。
遮光,密封保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