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华跌打丸
Zhonghua Dieda Wan
牛白藤76.8g 假蒟76.8g
地耳草76.8g 牛尾菜76.8g
鹅不食草76.8g 牛膝76.8g
乌药76.8g 红杜仲76.8g
鬼画符76.8g 山桔叶76.8g
羊耳菊76.8g 刘寄奴76.8g
过岗龙76.8g 山香76.8g
穿破石76.8g 毛两面针76.8g
鸡血藤76.8g 丢了棒76.8g
岗梅76.8g 木鳖子76.8g
丁茄根76.8g 大半边莲76.8g
独活76.8g 苍术76.8g
急性子76.8g 建栀76.8g
制川乌38.4g 丁香38.4g
香附153.6g 黑老虎根153.6g
桂枝15.36g 樟脑3.84g
以上三十二味,除樟脑研成细粉外,其余牛白藤等三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与上述樟脑粉末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用10%明胶溶液浸润后,加黑色氧化铁适量,包衣,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40~17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辛辣。
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活血祛瘀。用于挫伤筋骨,新旧瘀痛,创伤出血,风湿瘀痛。
1.跌打损伤 各种间接、直接暴力所致局部筋膜、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出现瘀血肿痛,皮肤青紫,功能活动受限,甚则创伤出血。用于骨折、软组织伤。
2.痹病 多因外感风湿,经脉瘀阻所致,症见关节肿胀疼痛,麻木胀,屈伸不利;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血栓性浅静脉炎见上述证候者。
口服。水蜜丸一次3g,小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儿童及体虚者减半。
文献报道,服用本品个案引起过敏性肾炎。
孕妇禁用。
1.本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过量、久服。
2.外伤出血患者出现大出血倾向时,应采取综合急救措施。
(1)取本品水蜜丸7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18g,剪碎,照挥发油测定法 (通则2204)测定,自测定器上端加入乙酸乙酯2ml,连接冷凝管,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约1小时,放冷,分取乙酸乙酯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16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再取独活对照药材0.2g,加丙酮2ml,浸渍过夜,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0%高氯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苍术对照药材0.2g,加丙酮2ml,浸渍过夜,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及〔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4∶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污绿色主斑点。
(3)取α-香附酮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及〔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放置片刻。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8)。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水蜜丸,研细,取约2g,精密称定;或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或小蜜丸,剪碎,取约3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建栀以栀子苷(C17H24O10)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7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35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2.1mg。
(1)水蜜丸 每66丸重3g (2)小蜜丸 每20丸重6g(3)小蜜丸 每30丸重6g (4)大蜜丸 每丸重6g
密封。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7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中药成方制剂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