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盐酸阿扑吗啡
Yansuan Apumafei
Apomorphine Hydrochloride
本品为(R)-6-甲基-5,6,6a,7-四氢-4H-二苯并[de,g]喹啉-10,11-二酚盐酸盐半水合物。按干燥品计算,含C17H17NO2.HCl不得少于98.0%。
本品为白色或灰白色有闪光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在空气或日光中渐变绿色。
本品在热水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略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极微溶解。
①抢救意外中毒及不能洗胃的患者;
②治疗石油蒸馏液吸入患者,如煤油、汽油、煤焦油、燃料油或清洁液等,以防止严重的吸入性肺炎。
皮下注射 成人 一次2~5mg;小儿 一次按体重0.07~0.1mg/kg。
(1)药效学 系半合成的吗啡衍生物,是强效中枢性催吐药,能直接刺激延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区,反射性兴奋呕吐中枢,产生强烈的催吐作用。因也可作用(刺激)前庭中枢,故运动可增加本品的致呕吐作用。此外,本药尚保留有吗啡的某些药理性质,有轻微的镇痛作用和呼吸抑制作用。
(2)药动学 吸收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①皮下注射:成人在5~10分钟、小儿在1~2分钟开始起效。作用时间可持续60分钟。②舌下给药:25~30分钟起效,作用时间可持续61~128分钟。③经鼻给药:5~15分钟起效,作用持续时间26~90分钟。本药体内总蛋白结合率大于99.9%,半衰期为41~45分钟。在肝脏代谢,由肾脏排泄,其中有极少量以原形排出。是否经乳汁排泄尚存在争议。
(1)中枢神经抑制所致呼吸短促、呼吸困难或心动过缓。
(2)用量过大所引起的持续性呕吐。
(3)昏睡、晕厥和直立性低血压等。
(4)快速或不规则的呼吸、疲倦无力、手部颤抖或心率加快,以及中枢神经刺激反应。
(1)心力衰竭或心衰前兆。
(2)张口反射抑制,醉酒状态明显。
(3)士的宁或误吞人强酸或强碱等腐蚀药的中毒,因可加重士的宁中毒的强度,以及使受腐蚀药中毒的食管损害加剧。
(4)阿片类、巴比妥类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所导致的麻痹状态、癫痫发作先兆、休克前期。
(1)交叉过敏反应 对吗啡及其衍生物过敏的患者,对阿扑吗啡也常过敏。
(2)给药过程中可出现血清催乳素浓度降低。
(3)慎用 幼儿与老年衰弱患者对阿扑吗啡的易感性增高。
如先期服用止吐药,可降低盐酸阿扑吗啡的催吐效应;同样,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抑制作用的吩噻嗪类镇吐药与本品配伍应用,可导致严重的呼吸和循环抑制,产生不良反应或延长睡眠。
盐酸阿扑吗啡注射液:1ml:5mg。
(1)取本品10mg,加硝酸1ml,即溶解成暗紫红色的溶液。
(2)取本品约50mg,加水5ml溶解后,加碳酸氢钠试液1ml,即生成白色或绿白色沉淀;再加碘试液3滴,并强力振摇,渐变为翠绿色;加乙醚5ml,强力振摇后,静置俟分层,乙醚层显深宝石红色,水层仍显绿色。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359图)一致。
(4)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鉴别(1)的反应(通则0301)。
酸度 取本品0.10g,加水10ml使溶解,依法测定(通则0631),pH值应为3.0~4.0。
溶液的颜色 取本品0.10g,加新沸放冷的水10ml,缓缓振摇溶解后,立即与对照液[取本品5mg,加新沸放冷的水100ml,溶解后,精密量取1ml,置试管中,加新沸放冷的水6ml稀释后,加碳酸氢钠试液1ml与碘滴定液(0.05mol/L)0.5ml,放置30秒钟后,再加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0.6ml,并用新沸放冷的水稀释使成10ml]比较,不得更深。
有关物质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 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盐酸阿扑吗啡20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溶液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色谱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4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2nm;进样体积20µ1。
系统适用性要求 理论板数按阿扑吗啡峰计算不低于3000。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
限度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2.0%)。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5.0%(通则0831)。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通则0841)。
取本品约0.25g,精密称定,加0.01mol/L盐酸溶液5ml与乙醇50ml使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通则0701),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两个突跃点体积的差为滴定体积。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30.38mg的C17H17NO2.HCl。
催吐药。
遮光,密封保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