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凌康医典 >  肥胖症

肥胖症

来源:全科临床诊疗常规/吴浩,吴永浩,屠志涛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8
  • 基本信息
    肥胖症(obesity)指人体体内脂肪的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肥胖与血糖、血压、血尿酸、血脂等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可引起许多相关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痛风、脂代谢紊乱、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炎、癌症等。因此,肥胖症就是一种疾病。
    别名
    常见症状
    单纯性肥胖体重增加缓慢,继发性短时内增加迅速;
    就诊科室
    内科
    多发群体
    主要病因
    饮食过多活动过少,脂肪代谢紊乱,遗传等
  • 定义和分类

      肥胖症(obesity)指人体体内脂肪的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肥胖与血糖、血压、血尿酸、血脂等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可引起许多相关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痛风、脂代谢紊乱、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炎、癌症等。因此,肥胖症就是一种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肥胖的人数迅速增长而蔓延,根据2015年的中国居民营养及慢性疾病调查,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超重/肥胖是一个慢性且渐进性的过程,伴随着各种威胁生命的代谢相关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其治疗及管理刻不容缓。

      

      肥胖症的发病机制简单地概括就是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环境因素如多食少动等坏的生活方式对近年肥胖的大幅增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肥胖症引起的基本病生理改变是胰岛素抵抗。


  •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体重增加,或(和)腰围增加,或(和)体脂百分比增加。

      

      2.肥胖相关并发症:由肥胖引起相关的各个疾病而出现的各种疾病的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肥胖相关蛋白尿、冠心病和脑卒中等。

      

    (二)诊断标准

      

      1.以BMI诊断肥胖 


    目前关于超重及肥胖的判断大多采用体重指数(即BMI)的数值来判断。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BMI的单位为kg/m2)。BMI在24.0~27.9(kg/m2)之间为超重,BMI大于或等于28(kg/m2)为肥胖。见表2-6-17。

      

      表2-6-17 成人肥胖症BMI诊断标准(体重指数kg/m2)

    肥胖症.jpg


      2.以腰围诊断肥胖 


    腰围测量:取站立位,双脚分开以髋为宽,以髂棘与肋下缘连线的中点位的周线。

      

      腰围增加定义为中心型肥胖,也称为腹型肥胖,或苹果型肥胖。对应的肥胖称为:周围型肥胖,或梨形肥胖。其中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定义为中心型肥胖。

      

      3.以体脂百分比诊断肥胖 


    用人体成分分析的仪器测量出全身脂肪的含量(体脂肪率),判断肥胖。男性体脂肪率>25%,女性>33%,称为肥胖。

      

      以双能X线DEXA法测量全身脂肪率是目前认为的金标准,此方法能比较准确测量各个部位的皮下及内脏脂肪,但要求影像学专业技术较高且价格昂贵。

      

      生物电阻抗法仪器测量脂肪率与DEXA法的相关度比较高,目前采用较为普遍。

      

      选取腰椎4/5层面图像,通过定量CT或MRI测量内脏脂肪面积含量,中国人群超过100cm2定义为中心型肥胖或腹型肥胖。

      

    (三)鉴别诊断

      

      诊断为单纯性肥胖,一定除外继发性肥胖,包括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下丘脑肥胖等疾病,尤其单纯性重度肥胖患者,临床特征可能与继发性肥胖患者不宜区分,需化验检查等鉴别。


  • 治疗与用药

    体重减轻≥5%即可有健康获益,降低了肥胖相关的疾病风险,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的风险。在控制24kg/㎡≤BMI<28kg/㎡的情况下,若腰围达标(男性<90cm,女性<85cm,则推荐BMI降至24以内,或至少维持至体重不增加。控制体重应作为长期或终身需要坚持的事情。

      

      目前超重/肥胖的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及运动等;内科减重药物治疗;外科减重手术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减重 


    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过多的热量形成脂肪堆积起来。因此,限制热量的摄入及增加热量的消耗成为预防及治疗超重/肥胖的首选方案。尤其限制热量摄入。

      

      目前可选择的短期饮食方案主要有:低卡路里饮食、低脂饮食、低热量高蛋白饮食、极低热卡饮食,个体化为原则。控制体重应以长期平衡膳食为原则,否则发生营养物质的缺乏。

      

      保持健康的运动量每周应150分钟,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运动。目前认为需要达到减重效果,每周至少需要中等至高强度锻炼200~300分钟(运动能力一定以自身条件为基础,循序渐进)。单独的运动减重效果很有限,但若结合饮食控制则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远优于单独的饮食控制。

      

      2.减肥药物治疗 


    按照减肥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三类,包括抑制消化吸收的药物、中枢食欲抑制剂以及增加能量消耗、加速新陈代谢的药物。目前经FDA批准的减肥药物主要有奥利司他、盐酸氯卡色林、芬特明/托吡酯、利拉鲁肽的3mg制剂。而目前中国批准上市的减肥药物只有一种,奥利司他。

      

      目前治疗超重/肥胖的药物除了FDA批准可以长期使用的减肥药物,因许多超重/肥胖的患者同时伴有2型糖尿病,且许多降糖药物有减轻体重的作用。但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选择增加体重的降糖药物,而应选择减轻体重或至少不增加体重的降糖药物。

      

      (1)奥利司他:是肠道脂肪酶的抑制剂,通过影响饮食中脂肪的吸收,达到减重的目的,可有脂肪泻等消化道副作用。

      

      (2)盐酸氯卡色林与芬特明/托吡酯:盐酯均为中枢食欲抑制剂。其主要可能的副作用为嗜睡、出汗、腹泻、恶心、呕吐、心悸和抑郁等。此药在中国还没有上市。

      

      (3)利拉鲁肽: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其3mg剂型已被FDA批准作为单纯性肥胖的减肥药物。利拉鲁肽在中国的适应证是糖尿病,主要用于肥胖糖尿病的人群。

      

      (4)减轻体重或不增加体重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目前能起到减轻体重的降糖药物主要有: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胰淀素类似物、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

      

      3.外科减肥手术治疗 


    年龄18~60岁,一般状况较好,手术风险较低,经生活方式干预和各种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7.0%)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BMI≥32.5kg/m2,无论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均可积极手术,对于BMI 27.5~32.5kg/m2,至少符合额外的2个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肾功能异常等),可慎重考虑手术。对于BMI 25~27.5kg/m2,暂不推荐手术,如果患者合并腹型肥胖,且至少符合额外的2个代谢综合征组分,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手术BMI的判断标准基于国外亚裔人群研究)

      

      减重手术方式可以改善代谢指标,因此也称为代谢手术。中国目前减重手术方式主要为袖状胃形成术和Roux-en-Y胃旁路手术。代谢手术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全程管理,手术后患者应定期监测微量营养素和评估营养状态。

      


  • 基本信息

  • 定义和分类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