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始建于1956年,首任所长为著名中医药学家、学部委员(院士)叶桔泉教授。2013年6月,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个地方分院,是专业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时还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是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及基地依托医院、江苏省中医综合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美国心脏协会(AHA)授权的专业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是省卫健委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首批试点单位、省科技厅科技改革三十条首批试点单位。2017年入选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项目储备库,2018年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22年被列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储备库。
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抓好“防控、安全、管理、服务、发展、党建”的“六抓”工作为主线,发挥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近年来单位先后荣获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江苏省文明单位、全省创先争优·争创群众满意窗口服务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国家级和省级青年文明号、省市级巾帼示范岗、省级机关、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员示范岗、厅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岗位明星、省勤廉标兵、省十大医德标兵、江苏工匠、省十佳健康卫士等一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投身院内坚守、逆行支援、属地保障“三大战场”。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第一时间派出两批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荣获省委、省政府“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援武汉青年突击队获共青团江苏省委“先进青年集体”称号,27人次受到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省最美医务工作者、省百名医德之星、省最美抗“疫”家庭等省级以上表彰。2021年抗击禄口疫情期间,先后派出102名医护人员整建制接管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病区。2022年大上海保卫战、支援海南疫情防控中,共212名医护人员参与方舱队和核酸应急采样队支援。圆满实现“打胜仗、零感染、平安归”,2500余人次保障属地20万人次核酸采样与疫苗接种,为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
全院正式在职职工人数近1400人,其中正副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390余名,博士、硕士导师106名。省名中医、名中西医结合专家36人,省国医名师1人,省特聘医学专家1人,江苏工匠2人,12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拥有国家“杰青”“优青”以及一批国家卫健委和省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和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等重点人才项目328人。每年派出德才兼备人才,完成援外援疆、对口支援等任务,为国争光,为单位添彩。
在新的形势下,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卫健委党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行动指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医药相长优势,促进中医药应用基础向临床的转化,发扬“仁心仁术、前沿前驱”的院训精神,推动单位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健康江苏、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设有35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肾科、心胸外科等。其中消化科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骨伤科、心血管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妇产科、呼吸科、消化科、骨伤科、肿瘤科、内分泌科、普外科、儿科、肾科、老年科、神经内科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药学部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Ⅱ类)建设单位。内分泌科为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消化科为江苏省中医重点学科。
1958年4月 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正式成立。
1960年初 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病区。
1966年2月 与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署办公,院所领导干部相互兼职。
1987年12月 在迈皋桥举行江苏省中医研究所迁址扩建工程破土动工仪式。
1990年2月 更名为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
1995年10月 增挂江苏省中西结合医院。
1996年3月 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被列为省卫生事业“九五”和2010年重点发展单位
1998年3月 更名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999年12月 7号楼病房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0年2月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3年11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全国10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之一。
2005年7月 确认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1年10月 门急诊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2012年7月 通过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复评工作。
2013年6月 挂牌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
医院现有3.0T核磁共振(MRI)、高端CT、体外膜肺氧合急救设备(ECMO)、脊椎微创手术导航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国内领先的医疗设备。骨科复合手术室实现了从传统脊柱微创技术到数字脊柱微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常规开展心血管介入(PTCA)、消化介入(ERCP)、神经外科介入(DSA)、心脏瓣膜置换(CVR)等先进的诊疗技术。
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研究院拥有研究体系完整、设施设备先进、研究能力较强的中医药科研平台,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口服制剂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瘿病证治重点研究室、江苏省现代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创制实验室、国家专利产业化江苏中医药试点基地等。2017年获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计划3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口服制剂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获批省医学创新团队。2021年成功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医院中药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中医消化肿瘤临床医学创新中心。2022年获批江苏省临床中药学交叉医学创新中心。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单位先后研发了国内首个复方中药注射剂脉络宁,以及月月舒、乳康舒胶囊等中药新药。积极实施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和学术理论传承创新,依托名老中医工作室,挖掘整理名老中医经验方,积极推进医院制剂研发,2022年获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批件2个。
一、预约方式
1、微信预约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官方微信预约。
(微信服务号个人中心绑定个人信息后,点击医疗服务在线挂号进行预约挂号,预约时如果提示:“身份证号码不正确,请先去人工窗口修改证件号”,请致电025-52362090或到挂号窗口去 修改个人身份证号码信息和手机号码。)
2、支付宝预约挂号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支付宝小程序预约。
(支付宝生活号 个人中心 绑定个人信息后,点击医疗服务 在线挂号进行预约挂号,预约时如果提示:“身份证号码不正确,请先去人工窗口修改证件号”,请致电025-52362090或到挂号窗 口去修改个人身份证号码信息和手机号码。)
3.手机APP预约
下载”我的南京”、“健康南京”、“江苏医保”APP进行预约
4.网站预约
登录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官网 (http://www.jsatcm.com)
预约登录南京卫生12320网 (http://www.nj12320.org)
5.电话预约: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预约热线:025-52362090
预约时间:周一至周六8:00-11:30\14:00-16:30
南京卫生热线:025-12320(预约时间:24小时)。
6.现场预约:
门诊一楼挂号处六号窗口、门诊一楼总服务台、三楼二号分诊台、四楼骨科分诊台
7.自助机预约:
门诊各楼层自助机均可预约
8.诊间预约:
在看诊时向医师预约下一次就诊时间
9.社区预约
部分社区(迈皋桥、红山、尧化门社区等)建档管理的对象可以通过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前3周预约
10:江苏健康通APP预约
下载江苏健康通APP,互联网医院或者线下诊疗进行线上线下预约及诊疗。
二、门诊作息时间:
1、门诊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其他时间请至急诊就诊
2、门诊挂号时间:上午7:30-11:30;下午:13:45-17:00。
3、门诊就诊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
三、交通路线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红山路十字街100号
交通路线:地铁:地铁一号线迈皋桥站5号出口(红山路出口)往南200米。
公交车:40路、66路、22路、24路、74路、游1、游3、玉葛线、308路、93路至省中西结合医院站下;8路、30路、53路、54路、64路、72路、76路、77路、79路、145路、146路、318路玉六线、南洲线、南洲线区间至迈皋桥站下往红山路方向走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