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症状自查 >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

来源:临床症状鉴别手册/姜玉珍,朱孝民,王秀丽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7
  • 基本信息
    眼球突出是眼球位置前移的临床征象。眼球突出度是指眶外缘至角膜顶点的垂直距离。眼球突出度超过22mm,两眼差值大于2mm,或在观察过程中,眼球突出度不断增大均视为病理性眼球突出。眼球突出可为眼病征象,也可为全身病的病证(如内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的疾病)
    英文名称
    exophthalmos
    常见症状
    眼球位置前移
    发病部位
    眼部
    就诊科室
    眼科
    检查项目
    超声检查、CT、MRI
    主要病因
    眼眶炎症、眼眶肿瘤、血管畸形、全身性疾病等
  • 定义

    眼球突出是眼球位置前移的临床征象。眼球突出度是指眶外缘至角膜顶点的垂直距离。眼球突出度超过22mm,两眼差值大于2mm,或在观察过程中,眼球突出度不断增大均视为病理性眼球突出。眼球突出可为眼病征象,也可为全身病的病证(如内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的疾病)

  • 发生机制

    1.眼眶炎症


      (1)眼眶感染、急性炎症∶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侵犯眼眶组织,所产生的炎性反应,和坏死组织聚积于眼眶中,导致眼球突出。


      (2)特发性眼眶炎性综合征∶至今为止原因不明,可能与发生在眼眶的自身免疫和细胞介导的病变有关。病变产生的炎症肿块可产生突眼。


      (3)眼眶慢性炎症∶是一组眼眶组织的慢性炎性病变,大多数机制不清,与全身病密切相关。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可分为慢性非肉芽肿性炎症、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和眼眶血管炎伴肉芽组织形成。


      2.眼眶肿瘤


      (1)间叶组织肿瘤∶来源于胚胎性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组织、脂肪组织、血管淋巴管、黏液组织、肌组织、骨和软骨组织,眶内组织多来源于间叶组织。


      (2)上皮组织肿瘤∶来源于外胚层被覆上皮和内胚层的腺上皮。


      (3)淋巴网状组织肿瘤∶淋巴网状组织属于中胚层组织。包括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及骨髓造血细胞,霍奇金病、非霍奇金病等可在眼眶发现。


      (4)外胚层组织肿瘤∶在眼眶比较多见,神经组织属外胚层组织。视神经胶质瘤,神经鞘瘤、神经母细胞瘤均属神经来源肿瘤。


      3.内分泌性眼球突出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学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和遗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吸烟等因素有关。

  • 分类

    1.全身疾病所致的眼球突出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正常而有眼部表现的称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异性组织学变化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糖胺多糖堆集,眼外肌肿胀、球后脂肪细胞增加,后期结缔组织增生并发生纤维化。


      2.鼻窦疾病的发展常可导致眼球突出和移位 以鼻窦黏液囊肿最多,其次为鼻窦恶性肿瘤,炎症较少见。


      3.眶内占位


      (1)眼眶肿瘤:多见于单眼突出,包括原发于眶内肿瘤,继发于眶周结构肿瘤和转移瘤,表现为进行性眼球突出。


      (2)眼眶炎症:包括急性、慢性炎性肉芽肿,其中炎性假瘤最多见。


      (3)血管畸形:包括眶静脉曲张、动静脉交通、动脉瘤引起的眼球突出,可表现为间歇性或搏动性眼球突出。


      (4)眼眶外伤∶骨折、眶内出血、水肿、气肿、伤后眼球突出。


      4.假性眼球突出 眼球、眼眶体积比例失调和两侧眼球、眼眶不对称所引起的眼球突出。


    (1)眼眶容积小∶眼球大小正常,两侧眶容积不等。


    (2)眼球体积增大∶牛眼、水眼、高度近视眼。


      (3)眼外肌松弛∶眼球运动神经麻痹或眼外肌过度后徙;眼睑退缩或面神经麻痹等睑裂不对称。

  • 常见临床类型

    1.眼眶炎症 包括眼眶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是眶蜂窝织炎。它是由眼眶组织感染引起,可产生发热、白细胞升高、结膜充血水肿。眼眶深部蜂窝织炎可眼痛、瞳孔传入神经障碍,视力下降;视乳头水肿;眼外肌运动障碍等。


      (2)非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是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它是仅次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常见突眼病,好发于青壮年,机制不明,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复发性四期。可表现为肌炎、泪腺炎、巩膜周围炎、视神经周围炎和炎性肿块。


      2.眼眶肿瘤


      (1)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于眼眶内的肿瘤。多引起缓慢地、渐进性眼球突出,多为一侧性,眼球突出方向多为轴性向前。


      (2)静脉性血管瘤,病变多位于眼眶内上象限,眼球突出并向下方移位。眼球突出有一定体位性,低头或压迫颈内静脉时眼球突出加重,站立时眼球突出程度减轻。


      3.内分泌性眼球突出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眼眶最常见的疾病,其眼部体征可表现为∶眼睑退缩、上睑迟落,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眼球突出,视神经病变等。


  • 诊断

    一、病史


      对病史的了解不但要包括患病的时间,而且要了解患者的家族史、患病史。明确外伤史所致的眼球突出通常由于眶内血肿和眶内软组织的挫伤;眶蜂窝织炎所致的眼球突出通常伴有全身感染;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通常伴有或曾经伴有甲状腺功能的异常;神经纤维瘤病有遗传性;通常来说,眼眶肿瘤中恶性肿瘤病程较短,良性肿瘤病程较长。


      二、体检


      体检包括常规检查视力、眼球突出度、眼球位置、运动情况、眼压、眼前段及眼底脉络膜视网膜情况。


      (1)眼球突出∶良性肿瘤病程较长,常引起缓慢的、渐进性的眼球突出。恶性肿瘤病程较短,眼球短期内突出。


      (2)疼痛是恶性肿瘤的一大特点,可能与肿瘤早期侵犯神经和邻近骨膜、骨壁有关。恶性肿瘤病程短,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因该肿瘤易侵犯神经,所以患者常出现疼痛症状,包括眼部、眶部疼痛以及肿块局部压痛,疼痛是这类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3)视力下降主要原因与肿瘤多次复发、肿瘤侵及颅内和角膜溃疡等有关。肿物对视神经的挤压,侵犯可能导致视力下降。肿物压迫眼球致眼球缩短引起远视和散光也可致视力下降。愚性肿瘤对视力的损害程度较良性肿瘤严重。


      (4)眼球运动障碍与肿瘤的机械阻碍和压迫眼外肌的支配神经有关,眼球向上转动受限多见。复视作为一种主观检查,复视程度与眼球运动程度并没有很明显的关系,相反,写眼球起动受限的时间关系很密切,通常病程较短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复视比较严重,良性肿瘤病程较长者,虽眼球运动受限,但并无明显复视。


      (5)部分病例眼底检查可见眼底压迫征,包括视网膜水肿、皱褶,视盘水肿,脉络膜皱褶,后极部隆起等,而影响视力。


      (6)观察眼球外观,测量眼球突出度及突出方向,单眼球突出常见于眼眶肿瘤,双眼对称的眼球突出则常见于全身疾病所导致的眼球突出。眼球向外下方移位,常见于泪腺部位的肿瘤;向外上方的移位则常见于眼眶的淋巴瘤。观察结膜血管,结膜内出现迂曲扩展的血管,则是颈内血管海绵窦漏的特征性表现。观察眼睑情况,眼睑退缩和眼睑迟落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特征性表现,上睑下垂则表明提上睑肌被浸润或挤压,或者是动眼神经受到了损伤。观察眼球运动情况,眼球的运动障碍可由眼外肌的损伤和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外展神经受损造成;眼球运动的障碍可造成复视,可分为眼肌麻痹性或限制性,可通过同视机及牵拉试验鉴别。观察眼球有无搏动,眼球的搏动可能是眶上壁缺损,眼球随脑组织搏动而波动。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是以超声为能量,通过声束导入和声阻界面反射形成图像。主要有A超、B超及CDFI三种形式。


      (1)A超∶通过一束声波,可以定量的反应肿瘤对超声的衰减作用。通过肿瘤对超声的衰减可以判断出肿物的大致组织学特性,而且A超定量的特点使得在某一方向上所获得的信息量多于B超。但目前A超已不单独作为肿瘤超声的诊断。


      (2)B超∶通过扇形探头在二维空间上产生更为直观的图像。B超可发现病变,但对其生长方式和范围判定不满意,可作为筛选检查方法。另外,B超可以在术前对肿瘤压迫、眼底网膜等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


      (3)CDFI通过多普勒效应原理分析超声移频的一种方法。CDFI可以动态地显示肿物内血流情况,对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2.CT 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由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不同,经计算机处理后的重建图像。CT可较准确地显示病变的生长方式、范围以及特征性骨质改变,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但对眶外蔓延显示不理想。


      3.MRI 是以射频脉冲为能量,激发人体中含有奇数核子的原子核释放脉冲信号而形成图像。在人体中主要是通过对氢原子及铁离子的脉冲信号来判断组织内的情况。MRI可以通过肿瘤组织内蛋白质所吸附的结合水、水肿组织的结合水与自由水自由运动幅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脉冲信号,更能反映肿瘤内部情况。钆苯酸葡胺作为MRI的增强剂,注射后不透过正常血管壁,且可以缩短T及T,故对肿瘤的显示效果更明显。


      4.影像学检查的分析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超声检查适用于眼球及眶内病变情况的初步判断,CT对骨及肿瘤定位的显示清楚,MRI对软组织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读片时要首先找出眼球突出的原因,明确是眶腔异常还是占位效应导致了眼球突出。其次,要分析占位的组织构成,弄清是眶内自身结构的肿大还是由于肿瘤所致,眶内一些自身结构可以因某种原因增粗或肿大、如眼外肌、视神经、眼上静脉、球后脂肪等,眼内结构的肿大常与某些疾病相关,眼外肌肥厚主要病因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炎性假瘤、眼外伤等情况,视神经可因肿瘤、炎症、压迫而增粗;眼上静脉增粗常见于颈动脉-海绵窦瘘;球后脂肪垫增厚虽无特殊意义,但常见于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内轻度慢性炎症等病变。眶内肿瘤的分析则较复杂,首先要了解肿瘤的位置、边界、大小、形状。根据肿瘤影像学特征测断肿瘤的组织成分及良恶性,为药物或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治疗原则

    尽快明确病因,积极、及时治疗原发病,保护角膜及视神经,抢救视力,挽救生命。治疗取决于病因学,治疗动静脉瘤应结扎受累的颈总动脉;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眼球突出可能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消退,偶有顽固病例需施行眼眶减压手术;当眼球突出时必须保护暴露的角膜。肿瘤则须切除。恶性肿瘤根据需要行放疗或化疗。

  • 基本信息

  • 定义

  • 发生机制

  • 分类

  • 常见临床类型

  • 诊断

  • 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