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症状自查 >  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来源: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ISBN 978-7-117-26639-0
  • 基本信息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特点是Na+丢失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英文名称
    hypotonic dehydration
    常见症状
    恶心、呕吐、头晕、视觉模糊、软弱无力、起立时容易晕倒等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外科
    检查项目
    主要病因
  • 定义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特点是Na+丢失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 病因

    ①大量消化液丢失而只补充水,这是最常见原因。如大量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导致大量含Na+消化液丢失而只补充水或仅输注葡萄糖溶液。②液体在第三间隙集聚:如腹膜炎、胰腺炎形成大量腹水、肠梗阻导致大量肠液在肠腔内集聚、胸膜炎形成大量胸水等。③长期连续应用排钠利尿剂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利尿酸)、噻嗪类等。肾上腺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肾小管对Na+重吸收减少。此外,肾实质性疾病或肾小管中毒等均可引起Na+排出增加。④经皮肤丢失: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均可导致体液和Na+大量丢失,若只补充水则可造成低渗性脱水。

  • 临床表现

    低渗性脱水临床表现随缺钠程度而不同。一般均无口渴感,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晕、视觉模糊、软弱无力、起立时容易晕倒等。当循环血量明显下降时,肾滤过量相应减少,以致体内代谢产物潴留,可出现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呼吸困难和昏迷等。

      

      根据缺钠程度,低渗性脱水可分为三度:轻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5mmol/L以下,病人感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Na+减少。中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0mmol/L以下,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尿量少,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重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20mmol/L以下,病人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呼吸困难甚至昏迷,常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 鉴别诊断

    如病人有上述体液丢失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为低渗性脱水。进一步检查包括:①尿液检查:尿比重常在1.010以下,尿Na+和Cl-常明显减少;②血钠测定:血钠浓度<135mmol/L。血钠浓度越低,病情越重;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及血尿素氮值均增高。

  • 治疗原则

    首先应积极处理致病原因。针对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缺钠多于缺水的血容量不足情况,应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以纠正细胞外液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临床上治疗原则是根据血钠降低速度、程度及症状进行,出现急性症状特别是有严重神经症状时必须处理。低渗性脱水补钠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需补充钠量(mmol)=[血钠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总输入量应分次完成,一般先补充缺钠量的一部分,以解除急性症状,然后再根据临床表现及血Na+、Cl-浓度、动脉血血气分析等指标完成剩余量。重度缺钠出现休克者,应先补足血容量,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器官灌注,可应用晶体液(复方乳酸氯化钠溶液、等渗盐水)、白蛋白及血浆等胶体溶液。输注高渗盐水时应严格控制滴速,每小时不应超过100~150ml,随后根据病情及血钠浓度再调整治疗方案。

  • 基本信息

  • 定义

  • 病因

  • 临床表现

  • 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