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tachycardia)简称房速,指起源于心房且无需房室结参与维持的心动过速。发生机制包括自律性增加、折返与触发活动。根据起源点不同,分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focalatrialtachycardia)和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ultifocalatrialtachycardia),后者也称为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chaoticatrialtachycardia),是严重肺部疾病常见的心律失常,最终可能发展为心房颤动。
冠心病、慢性肺部疾病、洋地黄中毒、大量饮酒以及各种代谢障碍均可成为致病原因。心外科手术或导管消融术后所导致的手术瘢痕也可以引起房性心动过速。部分心脏结构正常的病人中也能见到。
可表现为心悸、头晕、胸痛、憋气、乏力等症状,有些病人可能无任何症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甚至可表现为晕厥、心肌缺血或肺水肿等。症状发作可呈短暂、间歇或持续发生。当房室传导比例发生变动时,听诊心律不恒定,第一心音强度变化。
【心电图特征】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包括:①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②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③当房率加快时可出现二度I型或Ⅱ型房室阻滞,呈现2:1房室传导者亦属常见,但心动过速不受影响;④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与心房扑动时等电线消失不同);⑤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地心ra动过速,仅加重房室阻滞;⑥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图3-3-10)。
房性心动过速的处理主要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及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如心室率不太快且无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不必紧急处理。如心室率达140次/分以上,由洋地黄中毒所致或临床上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休克征象,应进行紧急治疗。其处理方法如下。
1.病因与诱因治疗 主要针对基础疾病治疗。肺部疾病病人应纠正低氧血症、控制感染等治疗。如洋地黄引起者,需立即停用洋地黄,并纠正可能伴随的电解质紊乱,特别要警惕低钾血症,必要时选用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和普罗帕酮等。
2.控制心室率 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和洋地黄以减慢心室率。
3.转复窦性心律 可用IA、IC或Ⅲ类(胺碘酮、伊布利特等)抗心律失常药转复窦性心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宜立即行直流电复律。部分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病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记虑导管消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