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症状自查 >  艾森门格综合征

艾森门格综合征

来源: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基本信息
    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syndrome)严格的意义上并不能称为先天性心脏病,而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如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持续存在,肺动脉高压进行性发展,原来的左向右分流变成右向左分流,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时,即称之为Eisenmenger综合征。其他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也可有类似的情况。因此,本征也可称之为肺动脉高压性右向左分流综合征。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尚未普及时临床
    英文名称
    Eisenmengersyndrome
    常见症状
    轻至中度青紫常伴有气急、乏力、头晕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检查项目
    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
    主要病因
  • 定义

    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syndrome)严格的意义上并不能称为先天性心脏病,而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如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持续存在,肺动脉高压进行性发展,原来的左向右分流变成右向左分流,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时,即称之为Eisenmenger综合征。其他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也可有类似的情况。因此,本征也可称之为肺动脉高压性右向左分流综合征。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尚未普及时临床上本征较多见,近年来已逐渐减少。

  • 病理

      【病理解剖】


      除原发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等原有畸形外,可见右心房、右心室均明显增大;肺动脉总干和主要分支扩大,而肺小动脉壁增厚,内腔狭小甚至闭塞。


      【病理生理】


      本征原有的左向右分流流量一般均较大,导致肺动脉压增高,开始为功能性肺血管收缩,持续存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使右心室和右心房压力增高;肺动脉也逐渐发生器质性狭窄或闭塞病变,使原来的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均有继发性相对性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此种情况多见于室间隔缺损者,发生时间多在20岁以后。


  • 临床表现

      轻至中度青紫,于劳累后加重,逐渐出现杵状指(趾),常伴有气急、乏力、头晕等症状,以后可出现右心衰竭的相关症状。


      体征示心浊音界明显增大,心前区胸骨左缘3~4肋间有明显搏动,原有的左向右分流的杂音减弱或消失(动脉导管未闭的连续性杂音中,舒张期部分可消失),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分裂,以后可出现舒张期杂音,胸骨下段偏左部位可闻及收缩期反流性杂音。


  • 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上晚发青紫,结合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鉴别诊断主要与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畸形鉴别,一般亦无困难。

  •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1.心电图  右心室肥大劳损、右心房肥大。


      2.X线检查 右心室、右心房增大,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均扩大,肺野轻度淤血或不淤血,血管纹理变细,左心情况视原发性畸形而定。


      3.超声心动图  除原有畸形表现外,肺动脉扩张及相对性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支持本征诊断。


      4.心导管检查 除可见原有畸形外,可确定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通过血管扩张试验评价肺血管反应性。


  • 治疗

    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心肺联合移植或肺移植的同时修补心脏缺损。

  • 预后

    为先天性心脏病后期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预后不良。


  • 基本信息

  • 定义

  • 病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

  •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 治疗

  •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