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症状自查 >  便秘

便秘

来源: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ISBN 978-7-117-26639-0
  • 基本信息
    便秘(constipation)不仅是临床上一种疾病,而且还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症状。表现为便质干结、坚硬,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明显延长。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6%,男女之比为1:3,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英文名称
    constipation
    常见症状
    便质干结、坚硬,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明显延长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外科
    检查项目
    主要病因
  • 定义

    便秘(constipation)不仅是临床上一种疾病,而且还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症状。表现为便质干结、坚硬,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明显延长。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6%,男女之比为1:3,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 病因

    便秘原因十分复杂,众多的消化道疾病,神经、内分泌或代谢系统的异常及一些特殊的药物均可引起慢性便秘。可以是结肠的功能(包括消化吸收、运动失调等)受到损害,也可因直肠肛管出口处病变包括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引起。另外,肛肠外科将需要临床特殊处理的慢性便秘归纳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当个别病例两种原因常同时存在时,则称之为混合性便秘。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疾病有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症状是慢性便秘及排出困难,往往需手术治疗,本文做重点阐述。

  • 诊断

    1.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即结肠运输能力减弱减慢引起的便秘。以老年和年轻女性多见,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常伴有腹部膨胀和不适感。作结肠传输时间测定时可发现全结肠传输慢或节段性结肠传输延迟。

      

      2.直肠前突    多见于女性,因直肠阴道隔薄弱,或会阴下降,长期在排便时粪便的压迫下向阴道突出引起粪便排出困难。排便困难是本病的突出症状。病人常有手法辅助排便的经历或用拇指从阴道侧向后推压以协助排便的经验。直肠指检是主要临床诊断手段,可触及直肠前壁有明显薄弱松弛区域,排便造影可直接显示直肠前突宽度和深度。

      

      3.直肠黏膜脱垂    因直肠黏膜松弛、脱垂,排便时形成套叠,堵塞肛管上口,引起排便困难。用力越大,梗阻感越重。排便造影可见在直肠侧位片上用力排便时的漏斗状影像或黏膜一层或多层套叠征象。直肠指检可发现直肠下端黏膜松弛或肠腔内黏膜堆积。ua

      

      4.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耻骨直肠肌痉挛、肥厚或纤维化致使排便时肌肉松弛困难,盆底出口处梗阻,引起便秘。本病特征为进行性、长期、严重的排便困难。直肠指检时可感到肛管紧张度增加,肛管测压时可见到静息压及收缩压均增高;肛管肌电图检查发现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反常电活动;结肠传输功能检查时可发现明显的直肠滞留现象。排便造影检查可见明显的耻骨直肠肌肥厚或搁架征。

      

      5.盆底痉挛综合征    正常排便时,耻骨直肠肌和肛管外括约肌松弛,使肛管直肠角变大,肛管松弛,便于粪便排出。若排便时以上两肌不能松弛,甚至收缩,则会阻塞肠道出口,引起排便困难。直肠指检是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可触及肥厚的呈痉孪状的内括约肌,肛管张力明显增加。直肠测压时肛管静息压升高。排便造影时发现肛管直肠角在用力排便时不变大甚至变小。

  •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慢性便秘宜先行非手术治疗,如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素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必要时可辅用促排便药物、栓剂或灌肠等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对各型便秘均有一定的效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有明确的解剖异常或手术指征,排除手术禁忌证,可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针对粪便在传输和排出过程中的两种缺陷:出口梗阻型便秘需依据出口梗阻的原因作出相应处理,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则需切除无传输力的结肠。有时两种病因同时存在,因此应慎重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案。

          

      (1)结肠切除术:主要有两种术式: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和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主要用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手术效果肯定。

      

      (2)直肠前突修补术:用于直肠前突的治疗。分闭合式修补和切开修补两种,手术目的都是修补缺损的直肠阴道隔薄弱区。临床上以经直肠切开修补的Sehapayah术较为常用,方法是在齿状线上方的直肠前正中作纵切口,深度达黏膜下层,向两侧游离黏膜瓣后,间断缝合两侧肛提肌边缘3~5针,加强直肠阴道隔,然后缝合黏膜切口。

      

      (3)用特殊的痔治疗吻合器或直线切割闭合器,环形或纵形切除部分直肠黏膜,并使直肠黏膜固定,对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有一定疗效。

      

      (4)耻骨直肠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用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治疗,经骶尾部入路,明确为耻骨直肠肌后,可切断,或通过挂线方式达到慢性切断耻骨直肠肌的目的。

      

      慢性便秘原因复杂,不同的病因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与出口梗阻型便秘或两种以上原因的便秘有时可以同时存在,术前诊断不完全是术后便秘复发及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 基本信息

  • 定义

  • 病因

  • 诊断

  •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