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症状自查 >  周围血管损伤

周围血管损伤

来源: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ISBN 978-7-117-26639-0
  • 基本信息
    周围血管损伤(peripheral vascular trauma)多见于战争时期,但在和平时期也屡有发生。主干血管 损伤,可能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或肢体丢失,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英文名称
    常见症状
    创伤部位大量出血、搏动性血肿、肢体明显肿胀、远端动脉搏动消失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外科
    检查项目
    主要病因
  • 定义

    周围血管损伤(peripheral vascular trauma)多见于战争时期,但在和平时期也屡有发生。主干血管 损伤,可能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或肢体丢失,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 病因

    ①直接损伤,包括锐性损伤,如刀伤、刺伤、枪弹伤、手术及血管腔内操作等开放性损伤; 钝性损伤,如挤压伤、挫伤、外来压迫(止血带、绷带、石膏固定等)、骨折断端与关节脱位等,大多为闭 合性损伤。②间接损伤,包括创伤造成的动脉强烈持续痉孪;过度伸展动作引起的血管撕裂伤;快速 活动中突然减速造成的血管震荡伤。

  • 病理

    ①血管连续性破坏,如血管壁穿孔,部分或完全断裂,甚至部分缺损;②血管壁损伤,但 血管连续性未中断,可表现为外膜损伤、血管壁血肿、内膜撕裂或卷曲,最终因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阻塞;③由热力造成的血管损伤,多见于枪弹伤,除了直接引起血管破裂外,同时引起血管壁广泛烧灼伤;④继发性病理改变,包括继发性血栓形成,血管损伤部位周围血肿,假性动脉瘤,损伤性动-静脉痿等。

  • 临床表现

    发生在主干动、静脉行程中任何部位的严重创伤,均应疑及血管损伤的可能 性。创伤部位大量出血、搏动性血肿、肢体明显肿胀、远端动脉搏动消失等,是动脉或静脉损伤的临床 征象。

      

      下列检查有助于血管损伤的诊断:

      

      1.超声多普勒    在创伤以远部位检测,出现单相低抛物线波形,提示近端动脉阻塞;舒张期末呈 高流速血流波形或逆向血流波,提示近端存在动-静脉痿。如果动脉压低于10~20mmHg,应作动脉造 影或CTA。

      

      2.CTA    能显示血管损伤的部位及范围,对动脉损伤的显示优于静脉。

      

      3.血管造影    适用于:①诊断性血管造影:血管损伤的临床征象模糊、CTA显示不清或创伤部位 的手术切口不能直接探查可疑的损伤血管;②有明确的血管损伤临床表现,需作血管造影明确损伤部 位和范围,为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根据伤情,选择在术前或术中施行。

      

      4.术中检查    术中主要辨认血管壁损伤的程度和范围。钝性挫伤造成的血管损伤,管壁色泽暗 淡,失去弹性,或伴有血管壁血肿,外膜出现瘀斑。出现上述情况,即使仍有搏动存在,也应视为严重 损伤。

  • 治疗

    血管损伤的处理包括急救止血及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1.急救止血创口垫以纱布后加压包扎止血;创伤近端用止血带或空气止血带压迫止血,必须 记录时间;损伤血管显露于创口时可用血管钳或无损伤血管钳钳夹止血。

      

      2.手术处理基本原则为:止血清创,处理损伤血管。

      

      (1)止血清创:用无损伤血管钳钳夹,或经血管断端插入Fogarty导管并充盈球囊阻断血流。修 剪无活力的血管壁,清除血管腔内的血栓、组织碎片及异物。

      

      (2)处理损伤血管:主干动、静脉损伤在病情和技术条件允许时,应积极争取修复。对于非主干 动、静脉损伤,或病人处于不可能耐受血管重建术等情况下,可结扎损伤的血管。肢体的浅表静脉,膝 或肘远侧动、静脉中某一支,颈外动、静脉和颈内静脉,一侧髂内动、静脉等,结扎后不致造成不良后 果。损伤血管修复包括手术重建和腔内治疗,手术修复方法如下:①侧壁缝合术,适用于创缘整齐的 血管裂伤;②补片成形术,直接缝合可能造成管腔狭窄的,应取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补片植入裂口扩 大管腔;③端端吻合术,适用于经清创后血管缺损在2cm以内者;④血管移植术,血管缺损>2cm者,可 植入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有严重污染者,应尽可能取用自体静脉。合并骨折时,如肢体处于严重缺 血,宜先修复损伤血管;如果骨折极不稳定且无明显缺血症状时,则可先作骨骼的整复固定。大、中动 脉非断裂性损伤、损伤性动-静脉痿,可采用腔内技术置入覆膜支架修复血管破裂口。

  • 预后

    术后应严密观察血供情况,超声定期检测,如发现吻合口狭窄或远端血管阻 塞,需立即纠正。如出现肢体剧痛、明显肿胀,以及感觉和运动障碍,且有无法解释的发热和心率加 快,提示肌间隔高压,应及时作深筋膜切开减压。术中、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每隔24~48 小时观察创面,一旦发现感染,应早期引流,清除坏死组织。

  • 基本信息

  • 定义

  • 病因

  • 病理

  • 临床表现

  • 治疗

  •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