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骨盆骨折
骨盆为环形结构,是由两侧的髂、耻、坐骨经Y形软骨融合而成的两块髋骨和一块骶尾骨,经前方耻骨联合和后方的骶骼关节构成的坚固骨环。躯干的重量经骨盆传递至下肢,骨盆还起着支持脊柱的作用。在直立位时,重力线经骶髂关节、髂骨体至两侧髋关节,为骶股弓(图63-1);坐位时,重力线经骶髂关节、髂骨体、坐骨支至两侧坐骨结节,为骶坐弓。另有两个联结副弓,一个副弓经耻骨上支与耻骨联合至双侧髋关节,以连接骶股弓和另一个副弓;另一个副弓经坐骨升支与耻骨联合至双侧坐骨结节连接骶坐弓(图63-2)。骨盆骨折(fracture of the pelvis)时,往往先折断副弓;主弓断裂时,往往副弓已先期折断。骨盆边缘有许多肌肉和韧带附着,特别是韧带结构对维护骨盆起着重要作用,在骨盆的底部,更有坚强的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骨盆保护着盆腔内脏器,骨盆骨折时,可能损伤盆腔内脏器及血管神经。
常用的分类方法主要依据骨盆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稳定性或损伤暴力的方向进行分类。
1.按骨折部位分类
(1)骨盆边缘撕脱性骨折:肌肉猛烈收缩而造成骨盆边缘肌附着点撕脱性骨折,骨盆环整体结构和稳定性不受影响,多见于青少年运动损伤。常见的有:①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缝匠肌猛烈收缩的结果;②髂前下棘撕脱骨折:股直肌猛烈收缩的结果;③坐骨结节撕脱骨折:胭绳肌猛烈收缩的结果(图63-3)。
(2)髂骨翼骨折:多为侧方挤压暴力所致,移位多不明显,可为粉碎性。单纯的骼骨翼骨折不影响骨盆环的稳定(图63-4)。
(3)骶尾骨骨折
1)骶骨骨折:Dennis将骶骨分成三个区(图63-5):①Ⅰ区,骶骨孔外侧的骶骨翼部;②Ⅱ区,为骶孔处;③Ⅲ区,骶骨孔内侧的骶管区。骶骨骨折可能引起腰骶神经根与马尾神经的损伤。
2)尾骨骨折:多由跌倒坐地所致,常伴骶骨末端骨折,一般移位不明显。
(4)骨盆环骨折:骨盆环的单处骨折较为少见,多为双处骨折(图63-6)。包括:①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②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③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④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髂骨骨折;⑤骼骨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⑥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骼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以后脱位常见,偶见前脱位,即骼骨脱位至骶骨前方,多见于儿童。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如交通伤、高坠伤,常伴骨盆变形,并发症多见。
2.按骨盆环的稳定性分类 Tile分型基于骨盆稳定性,将其分为三型(表63-1)。
3.按暴力的方向分类 Young和Burgess基于损伤机制将骨盆骨折分为四型(图63-7)。
(1)侧方挤压损伤(lateral compression,LC骨折):侧方挤压力量使骨盆的前后部结构及骨盆底部韧带发生一系列损伤,约占骨盆骨折的38.2%。
(2)前后挤压损伤(antero-posterior compresion,APC骨折):约占52.4%,通常是由来自前方的暴力造成的。
(3)垂直剪切损伤(vertical shear,VS骨折):约占5.8%,通常为高处坠落伤。前方的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垂直骨折,骶结节和骶棘韧带均断裂,后方的骶髂关节完全脱位或髂骨、骶骨的垂直骨折,半个骨盆可以向前上方或后上方移位。
(4)混合暴力损伤(combined mechanical,CM骨折):约占3.6%,如LC/VS,或LC/APC。
以LC/APCⅢ型骨折与VS骨折最为严重,并发症也多见。下面的叙述都以LC/APCⅢ型骨折与VS骨折为准则。
多有强大暴力外伤史,主要是车祸、高空坠落和工业意外。多存在严重的多发伤,休克常见。如为开放性损伤,病情更为严重,死亡率高达40%~70%。
骨盆骨折可发现下列体征:
1.骨盆分离试验 与挤压试验阳性(图63-8)检查者双手交叉撑开两髂嵴,使骨盆前环产生分离,如出现疼痛即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检查者用双手挤压病人的两髂嵴,伤处出现疼痛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进行以上两项检查时偶尔会感到骨擦音。
2.肢体长度不对称 测量胸骨剑突与两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图63-9),向上移位的一侧长度变短,也可测量脐孔与两侧内踝尖端之间的距离。
3.会阴部瘀斑是耻骨和坐骨骨折的特有体征。
1.应根据全身情况决定治疗步骤,有腹内脏器损伤及泌尿道损伤者应与相关科室协同处理。在进行腹腔手术时,应注意切勿打开腹膜后血肿。
2.重度骨盆骨折送入外科监护室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应首先处理。会阴与直肠撕裂必须及时修补,女性病人必要时可用阴道纱布填塞,行阴道止血并行横结肠造痿术。对腹膜后出血,应密切观察,进行输血、补液。对于骨盆开书样损伤,应急诊行骨盆兜、床单或外固定架固定,以缩小骨盆容量,提高腹膜后血肿内的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若低血压经快速输血后仍未好转,血压不能维持时,有条件的医院可作急诊介入治疗,作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如没有造影条件而病人又无法转运时,则直接进行骨盆填塞以抢救生命。
3.骨盆骨折本身的处理
(1)骨盆边缘性骨折:无移位者不必作特殊处理。骼前上、下棘撕脱骨折可于髋、膝屈曲位卧床休息3~4周;坐骨结节撕脱骨折,则在卧床休息时采用大腿伸直、外旋位。只有极少数骨折片翻转移位明显者才需手术处理。髂骨翼部骨折只需卧床休息3~4周,即可下床活动;但也有主张对移位者复位后采用长螺钉或钢板螺钉内固定。
(2)骶尾骨骨折:骶骨有明显移位者需手术治疗,无移位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骶部垫气圈或软垫。有移位的尾骨骨折,可将手指插入肛门内,将骨折片向后推挤复位,但易再移位。陈旧性尾骨骨折疼痛严重者,可在尾骨周围局部注射皮质激素。
(3)单纯性耻骨联合分离且较轻者,可用骨盆兜悬吊固定。注意此法不宜用于侧方挤压力量所致的耻骨支横形骨折。对于耻骨联合分离>2.5cm者,目前大都主张手术治疗,可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
(4)骨盆环双处骨折伴骨盆环断裂:对于不稳定的骨盆环骨折(TileB型、C型),多采用手术复位及钢板螺钉内固定,必要时辅以外支架固定。骶髂关节脱位及骶骨骨折可采用X线监视下经皮骶骼螺钉固定。部分VS骨折病例可行同侧股骨保上骨牵引纠正移位,再进行手术内固定。
骨盆骨折脱位微创手术是骨盆损伤治疗的发展趋势,能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导航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微创手术的成功率。骶1椎弓根轴位X线投照和置钉方法提高了骶髂螺钉置入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