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疲劳骨折
健康的骨组织发生骨折多是受到暴力所致。但在骨的某些相对纤细部位或骨结构形态变化大的部位易产生应力集中,当受到较长时间的反复、集中的轻微损伤后,首先发生骨小梁骨折,并随即进行修复。但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到外力作用,阻碍修复进程,骨吸收增加。这一过程不断反复,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骨折。
疲劳骨折(fatigue fracture)或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好发于第2跖骨干和肋骨,第3、4跖骨、腓骨远侧、胫骨近侧和股骨远侧也可发生。疲劳骨折中约80%发生于足部。
疲劳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疲劳性骨折的既往史、身体素质差、体力活动的量和强度增加、女性及月经不规律、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钙及维生素D不足、骨的健康状况差、解剖异常及生物力学状况差。虽然慢性损伤是疲劳骨折的基本原因,但发生在不同部位时;各有其前驱因素,如病人有先天性第1跖骨短小畸形,则足掌负重点就从第1跖骨头转移到第2跖骨头,但第2跖骨干远较第1跖骨纤细,故易发生骨折。由于这种骨折常发生在新兵训练或长途行军之后,故又称为行军骨折;老人多患骨质疏松,如因慢性支气管炎而长期咳嗽,肋间肌反复强烈收缩可产生肋骨疲劳骨折。
1.症状 损伤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为其主要症状。早期常为前足痛,这种疼痛在训练中或训练结束时尤为明显。
2.查体 有局部压痛及轻度骨性隆起,但无反常活动。少数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
3.X线 平片在出现症状的2-3周内常无明显异常,可能要数月后才会出现异常表现,如皮质增厚、硬化以及骨折线等。病程长者,骨折周围骨痂有增多趋势,但骨折线更为清晰,且骨折端有硬化征象(图65-4)。因此,当临床疑有疲劳骨折,而X线检查阴性时,可考虑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或MRI检查。
4.MRI 其敏感性与骨扫描相当但特异性较高。发病早期即可发现骨折区域水肿信号增强。
疲劳骨折治疗方法与暴力骨折相似。由于骨折多无移位,故仅需局部牢固的外固定和正确的康复功能锻炼。一经确诊应早期石膏固定6~8周,延迟治疗可以发生缺血性坏死造成病废。应注意的是,就诊较晚的疲劳骨折,因断端已有硬化现象,骨折愈合较为困难。合理治疗能获良好效果。但在恢复训练前必须制定妥善计划,纠正错误动作、姿势,避免多走路,以免再伤。老人肋骨疲劳骨折时,除了抗骨质疏松治疗外,还应治疗慢性咳嗽等原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