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
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us)属于2006年ISSVD分类中的棘层细胞增生型,先前的疾病名“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增生性营养不良”已不再采用。
巨检可见皮损为红色或白色斑块,或苔藓样。组织学形态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鳞状上皮表层细胞的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棘层细胞增生,真皮浅层纤维化并伴有不等量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层次排列整齐,极性保持,细胞的大小和核形态、染色均正常。
1.症状 主要为外阴瘙痒,多难耐受而搔抓,搔抓进一步加重皮损,形成所谓的“痒-抓”恶性循环。
2.体征 病损常位于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及阴唇后联合等处,可为孤立、多发或左右形态对称性病灶。病损早期表现为皮肤暗红或粉红色,加重后则为白色病变。后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皮肤纹理明显,呈苔藓样改变。可有抓痕、皲裂、溃疡等。
根据症状及体征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靠组织学检查。活检应在色素减退区、皲裂、溃疡、硬结、隆起或粗糙处进行,选择不同部位多点取材。活检前先用1%甲苯胺蓝涂抹局部皮肤,干燥后用1%醋酸液擦洗脱色,在不脱色区活检。
慢性单纯性苔藓应与白癜风、白化病、特异性外阴炎、外阴上皮内病变及癌等相鉴别。若外阴病变边界分明、表面光滑润泽、质地正常,无自觉症状者为白癜风。身体其他部位发现多个相同白色病变,应考虑白化病。外阴皮肤增厚,发白或发红,伴有瘙痒且阴道分泌物增多应首先排除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等,分泌物中可查见病原体,炎症治愈后白色区域逐渐消失。外阴皮肤出现对称性发红、增厚,伴有严重瘙痒,但无分泌物增多者,可能为糖尿病所致外阴炎。若伴有长期不愈的溃疡,应尽早活检送病理检查以排除外阴癌。
1.一般治疗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不食辛辣、过敏食物。不用刺激性药物或肥皂清洗外阴,忌穿不透气的化纤内裤。对瘙痒症状明显以致紧张、失眠者,可加用镇静、安眠和抗过敏药物。
2.药物治疗 局部应用皮质激素药物控制瘙痒,可选用0.025%氟轻松软膏、0.01%曲安奈德软膏,涂搽病变部位,每日3~4次。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可使局部皮肤萎缩,故当瘙痒症状缓解后,停用高效类固醇药物,改用作用轻微的1%~2%氢化可的松软膏,每日1~2次,维持治疗6周。局部用药前可先用温水坐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可使皮肤软化、促进药物吸收、缓解瘙痒症状。症状控制后,增厚的皮肤仍需较长时间才能有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
3.物理治疗 局部物理治疗是通过去除局部异常上皮组织和破坏真皮层神经末梢,从而阻断瘙痒和搔抓所引起的恶性循环,适用于对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常用方法:①聚焦超声;②CO2激光或氮氖激光;③其他;波姆光、液氮冷冻等。聚焦超声的长期疗效及优化参数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激光治疗有破坏性小、愈合后瘢痕组织较少的优点,但其远期复发率仍与手术切除相当。
4.手术治疗 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的恶变率很低,手术治疗影响外观及局部功能,且有远期复发可能,故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仅适用于:①反复药物、物理治疗无效;②出现不典型增生或有恶变可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