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小儿心率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是小儿最常见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是指异位激动在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主要由折返机制造成,少数为自律性增高或平行心律。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容易反复发作,但初次发病以婴儿时期多见。
可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疾病的基础上。但多数患儿无器质性心脏疾患。感染为常见诱因,但也可因疲劳、精神紧张、过度换气、心脏手术时和手术后、心导管检查等诱发。
小儿常突然烦躁不安、面色青灰、皮肤湿冷、呼吸增快、脉搏细弱,常伴有干咳,有时呕吐。年长儿还可自诉心悸、心前区不适、头晕等。发作时心率突然增快在160~300次/分之间,一次发作可持续数秒钟至数日。发作停止时心率突然减慢,恢复正常。此外,听诊时第一心音强度完全一致,发作时心率较固定而规则等为本病的特征。发作持续超过24小时者易引发心力衰竭。
心电图特征P波形态异常,往往较正常时小,常与前一心动的T波重叠,以致无法辨认。QRS波形态同窦性(图11-21)。发作持续时间较久者,可有暂时性ST段及T波改变。部分患儿在发作间歇期可有预激综合征表现。有时需与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对药物反应良好,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致心力衰竭。
1.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发作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无明显心力衰竭者可先用此方法刺激咽部,以压舌板或手指刺激患儿咽部使之产生恶心、呕吐,使患儿深吸气后屏气。如无效时可试用压迫颈动脉窦法、潜水反射法。
2.以上方法无效或当即有效但很快复发时,可考虑应用下列药物治疗。
(1)洋地黄类药物:适用于病情较重,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有心力衰竭表现者。室性心动过速或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禁用此药。低血钾、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或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2)β受体阻断药: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哮喘及心力衰竭者禁用。
(3)选择性钙拮抗剂: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为血压下降,并具有明显负性肌力作用,加重房室传导阻滞,1岁以内婴儿禁用。
(4)钠通道阻滞剂:可有效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副作用较少见。
3.电学治疗 对个别药物疗效不佳者,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除洋地黄中毒外,可考虑用直流电同步电击转律。有条件者,可使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或经静脉右心房内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4.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 药物治疗无效,发作频繁,逆传型、房室折返型可考虑使用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