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症状自查 >  小儿心率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小儿心率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来源:儿科学/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基本信息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5个宽大畸形QRS波组成的心动过速。
    英文名称
    ventriculartachycardia
    常见症状
    烦躁不安、苍白、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区疼痛等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儿科
    检查项目
    心电图
    主要病因
    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严重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感染、缺氧等
  • 定义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5个宽大畸形QRS波组成的心动过速。

  • 病因

    可由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严重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但不少病例其病因不易确定。

  • 临床表现

    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似,但症状比较严重。小儿烦躁不安、苍白、呼吸急促。年长儿可主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晕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发作短暂者血流动力学改变较轻;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者则可发生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体格检查发现心率增快,常在150次/分以上,节律整齐,心音可有强弱不等现象。


  • 诊断

      心电图特征:①心室率常在150~250次/分之间,QRS波宽大畸形,时限增宽;②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P波与QRS波之间无固定关系;③QT间期多正常,可伴有QT间期延长,多见于多形性室速(图11-22);④心房率较心室率缓慢,有时可见到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夺获。


    微信截图_2024081215504023.png


      心电图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手段,但有时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传导的鉴别比较困难,必须综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特点、对治疗措施的反应等仔细加以区别。


  • 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发展为心室颤动、猝死。同时有心脏病存在者病死率可达50%以上,所以必须及时诊断,予以适当处理。药物可选用利多卡因,此药能控制心动过速,但作用时间很短,剂量过大能引起惊厥、传导阻滞等毒性反应。伴有血压下降或心力衰竭者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转复后再用利多卡因维持。预防复发可用口服普罗帕酮、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等。


      对多型性室速伴QT间期延长者,如为先天性因素,则首选β受体阻断药,禁忌应用Ia、Ic及Ⅲ类药物和异丙肾上腺素。后天性因素所致者,可选用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可试用利多卡因。


  • 基本信息

  • 定义

  • 病因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