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症状自查 >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来源: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基本信息
    肾小管酸中毒(renaltubularacidosis,RTA)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肾脏酸化功能障碍引起的以阴离子间隙(AG)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可因远端肾小管泌H*障碍所致,也可因近端肾小管对HCO₃重吸收障碍所致,或者两者均有。其临床特征为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可有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及多尿、多饮、肾性佝偻病或骨软化症、肾结石等。
    英文名称
    proximalrenaltubularacidosis,pRTA
    常见症状
    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肾性糖尿、肾性氨基酸尿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检查项目
    尿常规、血尿同步测电解质、尿酸化功能试验、影像学检查等
    主要病因
    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₃功能障碍导致
  • 病因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Ⅱ型,即proximalrenaltubularacidosis,pRTA),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₃-功能障碍导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者为遗传性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基底侧的Na+-HCO₃-协同转运蛋白(NBCel)的突变相关。继发性见于各种获得性肾小管间质病变,最常见的病因为药物性,如乙酰唑胺、异环磷酰胺、丙戊酸、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阿德福韦、替诺福韦)等,其他病因有:①系统性遗传性疾病如Lowe综合征,糖原累积症,Wilson病,Dent病等;②获得性疾病如重金属中毒,维生素D缺乏,多发性骨髓瘤及淀粉样变等。但继发性pRTA多合并Fanconi综合征,单纯表现为继发性pRTA的少见,常为碳酸酐酶抑制剂所致。

  • 临床表现

    pRTA主要表现为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与dRTA不同,由于远端小管酸化功能正常,pRTA病人的尿pH可以维持正常,甚至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下,尿pH可降至5.5以下。继发性pRTA的病人多数还可合并Fanconi综合征的表现,如肾性糖尿、肾性氨基酸尿等。由于pRTA病人无高尿钙,因此肾结石或者肾钙化的发生率低。

  • 诊断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AG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可伴有低血钾,高尿钾,尿中HCO₃-的升高即可诊断pRTA。不完全性pRTA确诊需行碳酸氢盐重吸收试验。病人口服或者静滴碳酸氢钠后尿HCO₃-排泄分数>15%即可诊断。

  • 治疗

    1.纠正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  口服碳酸氢钠治疗,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碳酸氢钠。可加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增强近端小管HCO₃的重吸收,但碳酸氢钠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能会加重低血钾,因此必须严密监测血钾。


    2.继发性pRTA病人  应首先进行病因治疗。

  • 基本信息

  • 病因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