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气胸
胸膜腔由胸膜壁层和脏层构成,是不含空气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任何原因使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都称为气胸。此时胸膜腔内压力升高,甚至由负压变成正压,使肺脏压缩,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产生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碍。按胸膜破裂情况和胸腔压力变化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三类。
1.外伤性气胸
常见各种胸部外伤、包括锐器刺伤及枪弹穿透伤、肋骨骨折端错位刺伤肺,以及诊断治疗性医疗操作过程中的肺损伤。
2.继发性气胸
为支气管肺疾患破入胸腔形成气胸。如慢性支气管炎、尘肺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阻塞性肺疾患,肺间质纤维化,蜂窝肺和支气管肺癌部分闭塞气道产生的泡性肺气肿和肺大疱,以及靠近胸膜的化脓性肺炎,肺脓肿,结核性空洞,肺真菌病,先天性肺囊肿等均可引起继发性气胸。
3.特发性气胸
指平时无呼吸道疾病病史,但胸膜下可有肺大疱,一旦破裂形成气胸称为特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长体型的男性青壮年。
4.慢性气胸
指气胸经2个月尚无全复张者。其原因为∶吸收困难的包裹性液气胸,不易愈合的胸膜痿、肺大疱或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形成的气胸,以及与气胸相通的气道梗阻或萎缩肺覆以较厚的机制化包膜阻碍肺复张。
5.创伤性气胸
创伤性气胸的发生率在钝性伤中约占15%~50%,在穿透性伤中约占30%-87.6%。气胸中空气在绝大多数病例来源于肺被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表浅者称肺破裂,深达细支气管者称肺裂伤).亦可由于暴力作用引起的支气管或肺组织挫裂伤,或因气道内压力急升高而引起的支气管或肺破裂。锐器伤或火器伤穿通胸壁,伤及肺、支气管和气管或食管,亦可引起气胸,且多为血气胸或脓气胸。偶尔在闭合性或穿透性膈肌破裂时伴有胃破裂而引起脓气胸。
1.闭合性气胸
闭合性气胸的胸腔压仍低于大气压,胸膜腔积气量决定伤侧肺萎陷程度。随着胸腔内积气与肺萎陷程度增加,肺表面裂口缩小,直至吸气时也不开放,气胸则可趋于稳定。伤侧肺萎陷使肺呼吸面积减少,将影响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通气血流比率也失衡。伤侧胸内压增加可引起纵隔向健侧移位。
2.开放性气胸
由火器伤或锐器伤造成胸壁缺损创口,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入胸膜腔,形成开放性气胸。伤侧胸腔压力等于大气压,肺受压萎陷,萎陷的程度取决于肺顺应性和胸膜有无粘连。健侧胸膜腔仍为负压,低于伤侧,使纵隔向健侧移位,健侧肺亦有一定程度的萎陷。同时,由于健侧胸腔压力仍可随呼吸周期而增减,从而引起纵隔摆动(或扑动)和残气对流(或摆动气),导致严重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纵隔摆动引起心脏大血管来回扭曲以及胸腔负压受损,使静脉血回流受阻,心排出量减少。
3.张力性气胸
胸壁、肺、支气管或食管上的创口呈单向活瓣,与胸膜腔相通、吸气时活瓣开放,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不能从胸膜腔排出。因此随着呼吸的进行,,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增高,以致超过大气压,形成张力性气胸,又称压力性气胸或活瓣性气胸。伤侧肺组织高度受压缩,并将纵隔推向健侧,使健侧肺亦受压缩,从而使通气面积减少和产生肺内分流,引起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和低氧血症。同时,纵隔移位使心脏大血管扭曲,再加上胸腔压力增高以及常伴有的纵隔气肿压迫心脏及大静脉和肺血管(心包外心脏压塞),造成回心静脉血流受阻,心排出量减少,引起严重的循环功能障碍甚至休克。
1.病史及症状
可有或无用力增加胸腔、腹腔压力等诱因,多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患侧胸痛、刺激性干咳,张力性气胸者严重烦躁不安,可出现发绀、多汗甚至休克。
2.体格检查
少量或局限性气胸多无阳性体征。典型者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饱满、呼吸活动度减弱,扣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左侧气胸并发纵隔气肿者,有时心前区可听到与心跳一致的吡啪音(Hamman征)。
3.辅助检查
(1)X线胸部检查∶为最可靠诊断思路,可判断气胸程度、肺被压缩情况及有无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气胸程度可由X线上肺组织压缩情况进行评估,被压缩肺组织边缘在锁骨部为25%,气胸宽度占总宽度的1/4时(外带压缩),压缩35%;气胸宽度占总宽度的1/3时(外带压缩),压缩50%;气胸宽度占总宽度的1/2时(外中带压缩),压缩65%;压缩至肺门部为90%以上(外中内带压缩),而非100%。
(2)其他检查
①血气分析∶对肺压缩>20%者可出现低氧血症。
②胸腔穿刺测压;有助于判断气胸的类型。
③胸腔镜检查∶对慢性、反复发作的气胸,有助于弄清肺表面及胸膜病变情况。
④血液学检查∶无并发症时无阳性发现。
1.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多年哮喘反复发作史,有气急和呼吸困难。当哮喘患者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且有胸痛,应考虑并发气胸的可能,放射线检查可以作出鉴别。
2.阻塞性肺气肿
肺气肿患者病史较长,呼吸困难是长期缓慢加重的,当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且有胸痛,应考虑并发气胸的可能,放射线检查可以作出鉴别。
3.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急起胸痛、胸闷甚至呼吸困难、休克等临床表现,但常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史。体征、心电图和放射线胸透有助于诊断。
4.肺栓塞
肺栓塞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等酷似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但患者往往有咯血和低热,并常有下肢或盆腔栓塞性静脉炎、骨折、严重心脏病、心房纤颤等病史,或发生在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体征和放射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5.肺大疱
位于肺周边部位的肺大疱有时在X线下被误为气胸。肺大疱可因先天发育形成,也可因支气管内活瓣阻塞而形成张力性囊腔或巨型空腔,起病缓慢,气急不剧烈,从不同角度作胸部透视,可见肺大疱或支气管源囊肿为圆形或卵圆形透光区,在大疱的边缘看不到发线状气胸线,疱内有细小的条纹理,为肺小叶或血管的残遗物。肺大疱向周围膨胀,将肺压向肺尖区、肋膈角和心膈角,而气胸则呈胸外侧的透光带,其中无肺纹可见。
其他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膈疝、胸膜炎和肺癌等,有时因急起的胸痛,上腹痛和气急等,亦应注意与自发性气胸鉴别。
(1)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氧疗、镇痛等。
(2)胸腔减压∶包括胸腔穿刺抽气及胸腔闭式引流排气。
(3)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