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症状自查 >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

来源:临床症状鉴别手册/姜玉珍,朱孝民,王秀丽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7
  • 基本信息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上皮全层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而深层溃疡可累及黏膜下层,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
    英文名称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常见症状
    口腔黏膜上皮全层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
    发病部位
    口腔
    就诊科室
    口腔科
    检查项目
    主要病因
    局部的炎症、免疫、感染、系统性疾病及机械、物理、化学刺激因素
  • 定义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上皮全层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而深层溃疡可累及黏膜下层,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

  • 发生机制

    目前口腔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与局部的炎症、免疫、感染、系统性疾病及机械、物理、化学刺激因素有关。口腔溃疡的早期黏膜上皮细胞水肿,随后炎症细胞大量浸润,上皮溶解破溃脱落,形成溃疡。

  • 常见临床类型

      1.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阿弗他一词来自希腊文,是灼痛之意。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指溃疡具有复发性、烧灼样疼痛、具有明显凹陷的一种溃疡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唇、颊和舌缘黏膜,在角化完全的附着龈和硬腭中很少发生。阿弗他溃疡的特点是溃疡表面可见黄白色的伪膜,溃疡周围黏膜呈晕状充血,溃疡中央凹陷,患者有烧灼样疼痛,简称“黄、红、凹、痛”。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临床上分三型。


      (1)轻型阿弗他溃疡表现为溃疡数目较少,一般是5个以下,并且溃疡的直径也较小,一般直径不超过5mm。


      (2)疱疹样阿弗他溃疡∶表现为溃疡数目较多,一般是5个以上,常为十几个或数十个,呈“满天星”样分布,并且溃疡的直径较小,一般直径不超过2mm。


      (3)重型阿弗他溃疡表现为溃疡深大,呈弹坑状,直径可达10~30mm,或更大,溃疡较深可达到黏液腺周围的黏膜下层,因溃疡较深,破坏较大,愈合后常留有瘢痕,溃疡数目一般为1~2个。


      2.白塞病 


    白塞病是一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累及多系统的疾病,以反复的口腔黏膜溃疡、外阴溃疡、皮肤损害和眼病变为主要特征,并可累及关节、肺、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免疫异常疾病。


      (1)口腔黏膜溃疡:各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都可能出现在白塞病患者的口腔黏膜上,但多为轻型的小溃疡。大约70%的白塞病患者以口腔溃疡为首先出现的体征,约95%的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出现口腔溃疡,溃疡好发于舌尖、舌缘、唇、颊、口底等黏膜角化较差区域,一般直径为2~5mm,呈圆或椭圆形,表面有黄色假膜,周围充血,灼痛,7~14天可自愈,经一段间歇期后可又复发。


      (2)眼部病变∶约80%患者有眼疾,男性发生率高且严重。眼病按病变部位可分为眼球前段病变和后段病变。前段病变主要是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结膜炎和角膜炎。后段病变主要为脉络膜炎、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萎缩、玻璃体病变、视网膜剥离、黄斑区病变、甚至导致失明。病变开始往往是单眼、眼球前部的病变,以后发展为双眼、眼球后段病变。


      (3)皮肤病损:主要病变可表现为以下三型结节性红斑、皮肤针刺反应、毛囊炎。


      ①结节性红斑多在四肢发生,尤其以下肢多见。开始鲜红色后呈暗红色,红斑直径可达1~2cm,稍高出于皮肤表面,板样硬,有触痛,一周后痊愈,无瘢痕,但留有色素沉着。


      ②皮肤针刺反应∶亦称针刺反应或科布内现象(Koebner'sphenomenon)即在注射或针刺部位的皮肤进针点,经24~48小时后出现红色丘疹或脓疱疹。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科布内现象,或皮肤针刺反应。这是由于中性粒细胞趋化性明显增强所致。


      ③毛囊炎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和胸背上部,常见脓疱性结节,顶端有小脓疱,但无毛发穿过,基底部为浸润性硬结,周围也可出现红晕现象。


      (4)生殖器溃疡:该处溃疡与口腔溃疡相似,但由于该处易感染,故愈合慢且疼痛较剧。女性的生殖器溃疡绝大多数都发生于大阴唇和小阴唇处,溃疡边缘清楚其上有灰白色渗出物,严重者愈合后形成瘢痕或组织缺损。阴道、子宫颈亦能发生。男性的溃疡发生率较低,好发于阴囊、龟头或有睾丸炎。区域淋巴结肿大。


      除上述体征外,也可常有不对称的关节肿痛。偶见有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此外还有血管炎、脂肪肝以及头晕、发热、食欲下降等症状。


      3.创伤性溃疡 


    创伤性溃疡是由物理性、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病因明确的黏膜病损,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溃疡。本病的特点为有创伤因子,且溃疡与创伤因子的位置、形态相吻合,去除创伤因子后溃疡迅速缩小、愈合。


      (1)褥疮性溃疡∶多见于残根残冠的锐缘,不良修复体,过长的义齿基托边缘等长期损伤黏膜,溃疡深及黏膜下层,在溃疡的同时又出现组织增生,疼痛不明显。


      (2)Bednar溃疡∶在婴儿上腭翼钩处双侧黏膜,有时因过硬的橡皮奶头人工喂养,经常在该处摩擦,易发生溃疡。


      (3)Riga-Fede溃疡∶若在乳牙萌出后吸奶时间长,舌系带、舌腹与牙切嵴摩擦,也会发生溃疡。


      (4)自伤性溃疡:发生于有咬唇咬颊不良习惯者,又称习惯性咬唇、咬颊、咬舌症。溃疡好发于下唇内侧或两颊、口角区,溃疡长期不愈,疼痛不明显。


      (5)化学灼伤性溃疡:组织坏死表面有易碎的白色薄膜,溃疡表浅,有明显疼痛,因治牙引起者,常发生于治疗过程中患牙的附近黏膜。


      (6)热灼伤性溃疡:有明确的热灼伤史,初期为疱,疱壁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或浅表溃疡,疼痛明显。


      4.结核性溃疡


    是口腔黏膜结核的一种临床损害,溃疡深凹,边缘呈鼠啮状,基底高低不平,呈栗粒状小结节,有红色肉芽组织,伴低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结核菌素实验阳性,一般无理化因素刺激存在。


      结核性溃疡可发生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多见于龈、腭、舌尖及舌边缘处。溃疡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并向中央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可见桑葚状肉芽肿。在溃疡边缘处可见黄褐色粟粒大小结节,小结节破溃后成为暗红色的桑葚状肉芽肿,溃疡也随之扩大。疼痛程度不等,舌部较明显。溃疡可发生肉芽肿性增殖性病变,当溃疡继发感染时,局部充血、肿胀、疼痛加剧,淋巴结肿大,可掩盖结核特征。


      口腔结核性溃疡为结核分枝杆菌所致,其病理切片检查可见朗罕细胞,干酪样坏死,淋巴细胞浸润。


      5.癌性溃疡


    常为鳞状细胞癌的一种临床损害,溃疡深大,底部有菜花状细小颗粒突起,边缘隆起翻卷,扪诊有基底硬结,疼痛不明显。癌性溃疡常有以下几种。


      (1)裂沟状溃疡多发生在舌背部,裂沟深、周围浸润、表面色泽正常。


      (2)盘状溃疡多见于舌腹、口底、软腭、舌腭弓,在原有的红斑基础上呈圆、椭圆形,边缘突起,基底呈暗红色细绒状或一般肉芽创面,无假膜,指诊为似软橡皮样质地。


      (3)火山口样溃疡多见于颊膜、舌背,溃疡较小而深,边缘突起,基底及边缘有浸润。癌性溃疡期一般常在3周以上,对于任何治疗均无效。

  • 诊断

    1.确认是否是溃疡 口腔黏膜疾病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病损形态,如溃疡、糜烂、疱、丘疹、斑、肿瘤、萎缩、皲裂、假膜、坏死和坏疽等。不同形态的病损往往是不同疾病的表现,因此,首先要确认病损是否是溃疡,才能进行明确诊断。


      2.有无自限性 自限性是指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白塞病发病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自行愈合,具有自限性而创伤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及癌性溃疡由于创伤因子或结核杆菌感染引起或由于细胞异常增殖恶变而致,故溃疡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自行愈合,因此无自限性。


      3.是否复发 口腔溃疡因其不同类型的疾病表现也不同,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白塞病与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一般溃疡出现半月内自愈,经过一个周期后会再次出现,具有复发性;而创伤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和癌性溃疡与创伤因子和感染有关或原因不明,诱因未去除不自愈,因此无复发性。


      4.发病的位置 口腔溃疡性疾病中,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白塞病的溃疡在复发时发病位置每次不固定在一处,且不发生在黏膜角化较好的硬腭和附着龈,多发生在口腔黏膜的非角化部位;而创伤性溃疡、结核溃疡和癌性溃疡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包括硬腭和附着龈。由于无自限性,发病后的位置固定在一处。


      5.有无眼、皮肤、生殖器的损害 在口腔溃疡疾病中唯有白塞病是以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系统损害性疾病,它可引起眼、皮肤、生殖器的损害,表现为虹膜睫状体炎、角膜溃疡、脉络膜炎、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皮肤结节性红斑、皮肤针刺反应阳性、生殖器溃疡等,而其他类型溃疡疾病未见此损害。


      6.溃疡的形态、大小、质地如何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白塞病的口腔溃疡表现为“黄、红、凹、痛”。轻型阿弗他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直径<5mm,质地较软重型阿弗他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直径可大于1cm,基底微硬溃疡周围炎症浸润疱疹样阿弗他溃疡直径约2mm,溃疡数目多,散在分布似“满天星”,质地软白塞病口腔溃疡呈圆或椭圆形,同复发性阿弗他性溃疡创伤性溃疡呈椭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态,常与创伤因子的形态相吻合,边缘整齐,质地较韧结核性溃疡边界清楚,为浅表、微凹而平坦的溃疡,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并向中央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癌性溃疡呈菜花状,溃疡较深,边缘隆起,基底及边缘有浸润,质硬。

  • 治疗原则

      1.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白塞病


      局部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和促进愈合。


      (1)对症治疗对于较小的轻型溃疡,因溃疡面积小、溃疡数目少,可局部外用消炎止痛的外用药及漱口药物治疗对于较大的重型溃疡可用曲安奈德混悬液1ml加等量2%利多卡因,每1~2周局部注射一次。


      (2)雾化吸入对于溃疡数目较多的疱疹样阿弗他溃疡,可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每日一次雾化吸入,3~5天为一疗程,有减少渗出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2.创伤性溃疡


    尽快去除刺激因素是首要措施,包括拔除残冠、磨改过锐牙尖和边缘嵴,修改不良修复体,纠正咬唇咬颊不良习惯,用奶瓶喂养造成的溃疡要改变婴儿喂养方式,手术矫正舌系带过短。其次含漱氯己定液,以防继发感染,对有全身感染者应服用抗生素。


      3.结核性溃疡


      (1)局部封闭可采用链霉素每日0.5g,或异烟肼每日0.1g局部注射,每日或间日一次,可增强疗效,缩短疗程


      (2)抗结核治疗可采用异烟肼口服,每日0.3~0.5g,疗程2~6个月,严重者配合链霉素肌注,每日0.5~1.0g,疗程2~3个月。


      (3)对症治疗∶消除感染,增加机体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4.癌性溃疡


      尽快手术切除治疗,同时辅以化疗、放疗、免疫疗法。

  • 基本信息

  • 定义

  • 发生机制

  • 常见临床类型

  • 诊断

  • 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