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症状自查 >  盆腔肿块

盆腔肿块

来源:临床症状鉴别手册/姜玉珍,朱孝民,王秀丽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7
  • 基本信息
    盆腔肿块可以来自子宫、附件、泌尿系统、肠道、腹壁及腹膜后。根据质地不同可以分为囊性和实性。囊性以良性病变为主,如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脓肿、输卵管积水等。实性肿物中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卵巢纤维瘤、盆腔炎性肿块为良性外,其他多数为恶性肿瘤所致。肿块大多是患者或家属无意中发现的,或因为妇科其他症状(如阴道流血、下腹不适等)做检查或彩超检查时发现。
    英文名称
    常见症状
    妇科检查可触及肿物存在,活动度及压痛
    发病部位
    子宫、输卵管、肠道
    就诊科室
    妇产科
    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B超、CT、 MRI检查
    主要病因
    输卵管妊娠、盆腔炎、子宫肌瘤等
  • 定义

    盆腔肿块可以来自子宫、附件、泌尿系统、肠道、腹壁及腹膜后。根据质地不同可以分为囊性和实性。囊性以良性病变为主,如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脓肿、输卵管积水等。实性肿物中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卵巢纤维瘤、盆腔炎性肿块为良性外,其他多数为恶性肿瘤所致。肿块大多是患者或家属无意中发现的,或因为妇科其他症状(如阴道流血、下腹不适等)做检查或彩超检查时发现。

  • 常见临床类型

      一、增大的子宫


      位于下腹正中,与宫颈相连,B超常可以鉴别。


      1.妊娠子宫 育龄妇女有停经史或少量流血不规则月经史,下腹正中触及包块,活动度佳,首先应考虑为妊娠子宫。妊娠早期6~8周时,双合诊触及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子宫体似与宫颈不相连,容易与卵巢肿瘤混淆。


      2.子宫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多见,浆膜下子宫肌瘤仅有蒂与子宫相连,未扭转时无不适,需要与卵巢实性肿瘤相鉴别,肌壁间肌瘤可表现为子宫单发或多发外凸结节,黏膜下子宫肌瘤主要表现为月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子宫肌腺病亦较多见,表现为继发性渐进痛经,子宫均匀增大,质硬可与子宫肌瘤合并存在。


      3.子宫恶性肿瘤 绝经后阴道流血伴有子宫增大,应考虑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增长迅速,伴有腹痛及阴道流血,可能为子宫肉瘤。有生育流产史,尤其有葡萄胎史的患者,出现子宫增大阴道不规则流血时应该考虑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4.子宫畸形 双子宫残角子宫可触及子宫另一侧有与其对称或不对称的与子宫硬度一致的包块,与子宫相连。


      5.宫腔积血或积脓 处女膜闭锁或阴道无孔横膈所致经血外流受阻,患者青春期无月经来潮,周期性下腹痛,可触及下腹部包块。子宫内膜癌宫腔积脓时,子宫也可增大。


      二、卵巢输卵管肿块


      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当出现肿块时常为病理现象。临床常见的卵巢输卵管肿块为以下几种。


    1.输卵管妊娠 肿块位于子宫旁,大小形状各异,触痛明显。患者表现为停经,少量阴道流血,下腹部隐痛,破裂时可出现突发的下腹痛。


      2.盆腔炎性肿块 多发于卵巢输卵管,常为双侧,位于子宫旁,肿块大小、形状不一,与子宫关系密切,压痛明显。急性炎症患者表现为发热、腹痛。慢性炎症多表现为下腹隐痛,并发不育,可有反复发作的急性炎症,患者可因长期炎症表现为消耗状态。


      3.非卵巢赘生性囊肿 多为单侧,活动度佳,囊性肿块。黄体囊肿可在妊娠早期发现,葡萄胎时也可出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多与子宫粘连、活动欠佳、可有压痛的囊性肿块。卵巢输卵管囊肿常有盆腔感染病史,多继发不孕,附件区囊性肿物,常活动受限。


      4.卵巢卵巢赘生性肿瘤 良性肿瘤多为单侧,活动度佳,囊性,无腹水,病程长。恶性肿瘤常为双侧,实性或囊实混合性,固定,表面不光滑,有腹水,病程短,患者可表现为腹胀等胃肠道症状。


      三、肠道肿块


      1.粪块嵌顿 肿块位于左下腹,乙状结肠部位,多呈圆锥状,圆柱状,直径4~6cm,质偏实性,略能推动,排便后肿物即消失。


      2.阑尾周围脓肿 肿块位于右下腹,以麦氏点为著,边界不清,偏子宫的右上方且固定,有明显的压痛伴发热、白细胞升高,核左移改变、血沉加快。初发病时先有脐周疼痛,胃部疼痛,随后疼痛逐渐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


      3.腹部手术或感染后所致肠管、大网膜粘连 患者以往有手术史或盆腔感染史,肿块边界不清。叩诊时部分区域呈鼓音。


      4.肠系膜肿块 易误诊为卵巢肿瘤,但部位较高,肿块表面光滑,以左右移动为主,上下移动受限。


      5.结肠癌 肿块位于左或右下腹,呈条块状,早期略能推动,轻压痛。患者多有下腹隐痛、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以及粪便带血史,晚期出现贫血、消耗、恶病质。


      四、泌尿系统肿块


      1.充盈的膀胱 位于下腹正中、耻骨联合后上方,呈囊性,表面光滑,活动度差。导尿后消失。


      2.异位肾 先天异位肾多位于盆腔或髂窝内,形状似正常肾,实性,但略小,通常无自觉症状,无意中发现,静脉尿路造影常可确诊。


      五、腹壁或腹腔肿块


      1.腹壁血肿 患者有外伤史或腹部手术史。位于腹壁内,与子宫不相连。患者抬起头使腹肌紧张时,肿块常更明显。


      2.腹膜后肿瘤 直肠指诊发现肿块位于阴道直肠后方,固定,如为囊性,可能为畸胎瘤,如为实性,常为肉瘤,较多见。静脉尿路造影可见输尿管移位。


      3.腹水 大量腹水有时需要与卵巢巨大囊肿相鉴别。蛙腹,腹壁两侧叩诊为浊音,脐周呈鼓音是腹水的特征。有时大量腹水与卵巢肿瘤同时存在,此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妇科检查时可发现潜在的盆腔肿块。


      4.盆腔包裹性积液 可有手术史或结核史,肿块表面光滑,界限欠清,活动度差,多呈囊性。结核性囊肿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

  • 诊断

    一、确认是否存在下腹部肿块


      旦体检时或无意可疑发现下腹部肿块,其中有一些患者发现的肿物是由误诊造成的,单纯的彩超检查由于水平的原因就成了误诊的根源。所以详细的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彩超检查和必要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系统的检查很重要。首先需要判定下腹部肿块是否存在。


      很多下腹部肿块的患者没有典型的症状,除非一些盆腔慢性炎症形成炎性肿块会出现下腹部隐痛,脓肿破裂时可能出现突发下腹痛。常需要与卵巢瘤蒂扭转相鉴别,后者有突发下腹痛的同时,肿瘤活动度常较好。


      妇科检查也非常有必要,可以触及肿物是否存在,感觉大小、性质、表面是否光滑、活动度及压痛。


      彩超是主要的检查手段,帮助判断肿物的性质,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肿瘤标志物帮助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如CA-125明显升高时提示卵巢上皮癌可能性大。


      二、判定下腹部肿块的性质,推测原因


    通过检查判定肿瘤的性质。


      (一)囊性肿块


      通常为良性肿物或炎性肿块。囊肿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怀疑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


    1.活动性囊性肿块 单侧,边界清楚,与周围无粘连,无压痛,一般为卵巢囊肿。


    (1)囊肿内壁无乳头,直径<6cm,月经后稍有缩小的肿块,常为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如黄体囊肿、卵泡囊肿,或早孕、滋养细胞疾病并发的黄素囊肿。


      (2)囊肿壁内有乳头,直径≥6cm,复查缓慢增大,多数为卵巢赘生性囊肿。


      2.固定性囊性肿块 边界欠清,囊壁厚,囊内可见分隔,子宫后壁囊性肿块,可固定也子宫直肠陷凹。常见有以下两种。


      (1)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内压力较高,可有压痛和继发性渐进性痛经。


      (2)炎性肿块:囊肿压痛明显伴有发热,可能为炎性、脓性、盆腔结核性肿块。需要与阑尾周围脓肿相鉴别,后者肿块位于右下腹,有明显压痛伴有发热,转移性右下腹痛是其特征性疼痛。


      (二)半囊半实性肿块


    多来自于子宫附件组织。


      1.活动性半囊半实性肿块 单侧、边界清楚、表明光滑、活动度佳、无压痛,患者无自觉症状,多来自于卵巢。伴有腹水,恶性可能增加。


      2.固定性半囊半实性肿块 位于子宫一侧,累及子宫直肠陷凹,边界欠清、表面欠规则,可触及多个结节者,固定伴有腹水,多数为卵巢恶性肿瘤。肿块压痛明显伴有发热,则炎症的可能性增加,可能为输卵管卵巢脓肿等。


      (三)实性肿块


    首先应除外恶性肿瘤。


      1.活动性实性肿块 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呈分叶状、无症状,与子宫体相连可为浆膜下子宫肌瘤;与子宫不相连可为卵巢肿瘤,如纤维瘤。


      2.固定性实性肿块 单侧也可能为双侧、表面不光滑,固定,当触到盆腔其他结节,伴有腹水或为肠道症状时,多是卵巢恶性肿瘤。有时需要与结肠癌相鉴别∶肿块位于下腹部一侧,条索状,轻压痛,伴有腹泻、便秘或交替存在合并便中带血时,需要查肠镜明确诊断。双子宫或角子宫口以角触及与子宫相连。对称或不对称的实性肿块,质地与子宫相同。

  • 治疗原则

      (1)生理性囊肿可定期复查;


      (2)子宫内膜异位可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


      (3)炎性肿块以消炎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


      (4)卵巢瘤均应手术治疗,根据良恶性决定手术范围,必要时转诊。

  • 基本信息

  • 定义

  • 常见临床类型

  • 诊断

  • 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