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症状自查 >  血尿

血尿

来源:临床症状鉴别手册/姜玉珍,朱孝民,王秀丽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7
  • 基本信息
    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是指尿液在肉眼下呈正常颜色,尿液中红细胞≥3/HP,离心尿红细胞>5/HP,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者12小时计数超过50万,即可诊断为镜下血尿。尿液外观呈洗肉水、血样或血凝块时,称为肉眼血尿,1L尿中含有1ml血即呈现肉眼血尿。
    英文名称
    hematuria
    常见症状
    尿液外观呈洗肉水、血样或血凝块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检查项目
    超声、CT/MRI、膀胱镜检查及肾穿刺活检查等
    主要病因
    肾脏及尿路疾病、全身性疾病、邻近器官疾病
  • 定义

    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是指尿液在肉眼下呈正常颜色,尿液中红细胞≥3/HP,离心尿红细胞>5/HP,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者12小时计数超过50万,即可诊断为镜下血尿。尿液外观呈洗肉水、血样或血凝块时,称为肉眼血尿,1L尿中含有1ml血即呈现肉眼血尿。

  • 病因

    一、肾脏及尿路疾病


      1.炎症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统结核,泌尿系统霉菌感染等。


      2.结石 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任何部位结石,当结石移动时划破尿路上皮,即容易引起血尿并且继发感染。大块结石可引起尿路梗阻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3.肿瘤 泌尿系统任何部位或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泌尿道时均可引起血尿发生。


    4.外伤 是指暴力伤及泌尿系统。


      5.药物刺激 如磺胺、酚、汞、铅、砷中毒,大量输注甘露醇、甘油等。


      6.先天畸形 多囊肾、先天性肾小球薄基底膜肾病、胡桃夹现象。


    二、全身性疾病


      1.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等。


      3.感染性疾患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丝虫病、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等。


      4.心血管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栓塞、肾静脉血栓形成。


      5.内分泌代谢疾病 痛风肾、糖尿病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三、邻近器官疾病


      子宫、阴道或直肠的肿瘤侵及尿路。


    四、功能性血尿


    如运动性血尿和直立性血尿。


     

  • 发生机制

    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可用于区别血尿来源——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肾小球源性血尿的发生机制有三种假说∶①肾小球机械挤压学说∶血液流经断裂的肾小球基底膜时,由于血液压力作用致使红细胞从血管内经管壁挤压入Boman囊腔形成。②肾小管内环境对细胞内pH及膜成分的影响致红细胞出现多形性改变。③肾小管髓襻渗量梯度作用学说。

  • 分类

    一、肾小球源性血尿


    1.增生性肾小球病


    (1)免疫球蛋白A肾病变。


      (2)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3)快速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狼疮性肾炎。


    (5)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6)全身性血管炎。


    (7)冷凝蛋白血症。


      (8)B型或C型肝炎所引起的肾炎。


    (9)膜性增生性肾炎。


      2.非增生性肾小球病变


      (1)微小变化肾病变。


      (2)局部肾小球硬化。


    (3)膜性肾病变。


    3.家族性肾小球疾病


      (1)爱伯症候群。


    (2)良性家族性血尿。


      (3)指甲-膝证候群。


      (4)菲比疾病。


    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1.肿瘤原因


    (1)肾细胞瘤。


      (2)威姆尔瘤。


    (3)转移细胞瘤。


    (4)前列腺癌。


    (5)扁平细胞癌。


    (6)多发性骨髓瘤。


      (7)良性肿瘤-良性囊肿、前列腺肥大(BPH)、血管肌脂肪瘤。


    2.血管性原因


    (1)肾动、静脉栓塞。


    (2)恶性高血压。


    (3)动、静脉畸形。


    3.代谢性原因


    (1)高钙尿症∶自发性和副甲状腺功能过高。


    (2)高尿酸尿症。


    (3)高草酸尿症。


    (4)胱氨酸尿症。


    4.遗传性疾病


    (1)多囊肾。


    (2)髓质海绵肾。


    (3)髓质囊肿疾病。


    5.水肾


    任何原因引起的水肾。


    6.肾乳头坏死


    (1)止痛药。


    (2)糖尿病。


    (3)酒瘾。


    (4)肾结核。


    (5)镰刀型细胞疾病。


    7.药物


    (1)药物(如青霉素)引起的急性肾间质肾炎。


    (2)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


    (3)抗凝血剂。


    8.结石


    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


    9.感染


    (1)急性肾盂肾炎。


    (2)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


    (3)结核病。


    (4)血吸虫病。


    10.外伤


    (1)肾挫伤或撕裂伤。


    (2)运动。


    (3)膀胱或尿道外物。


    11.其他


    (1)膀胱导管或穿刺。


    (2)假性血尿————如月经、阴道炎、肛门漏管或异物。


  • 诊断

    1.确认是否存在血尿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红细胞>3/HP,肉眼血尿可表现为红细胞横视野,即确定为存在血尿。肉眼血尿要与其他红色尿的情况鉴别,鉴别点①肉眼血尿一般挥浊,如洗肉水样,可略呈云雾状非血尿的红色尿多为透明的红色②肉眼血尿离心后,上清液变为无色或者透明的淡黄色,其他原因的红色尿仍为红色。


      2.排除假性血尿 询问病史以除外女性月经污染尿液和极为少见的伪造血尿的情况。


    3.应用尿三杯实验确定血尿的大致部位


      (1)初始血尿血尿仅见于排尿的开始,病变多在尿道。


      (2)终末血尿∶排尿行将结束时出现血尿,病变多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或后尿道。


    (3)全程血尿∶血尿出现在排尿的全过程,出血部位多在膀胱、输尿管或肾脏。


    4.鉴别是否为肾小球源性血尿


    (1)肾小球源性血尿为全程血尿。


      (2)绝大多数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尿中无血丝及血块,仅在IgA肾病、紫癜性肾炎、小血管炎、新月体肾炎等血尿特别突出的个别患者中出现。


      (3)绝大多数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无尿痛。


      (4)如果尿沉渣发现红细胞管型,几乎可以肯定是肾小球源性血尿。


      (5)用相差显微镜及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确定红细胞是否变形,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尿。


      (6)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还具有肾病的其他表现,如水肿及蛋白尿等。


      5.结合其他检查确定血尿的病因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并采用超声、血管DopplerKUB+IVP、CT/MRI、膀胱镜检查及肾穿刺活检明确血尿的病因。

  • 鉴别诊断

    1.肾小球肾炎血尿伴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


      2.尿路感染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见于膀胱炎和尿道炎,同时伴有腰痛,高热、畏寒常为肾盂肾炎。


      3.肾结核肾结核血尿早期仅在尿中查到红细胞和脓细胞,随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终末血尿,患者常有以往的结核史。


      4.肾结石血尿伴肾绞痛是肾或输尿管结石的特征。血尿伴尿流中断见于膀胱和尿道结石。5.肾肿瘤血尿伴肾肿块,单侧可见于肿瘤、肾积水和肾囊肿。双侧肿大见于先天性多囊肾,触及移动性肾脏见于肾下垂或游走肾。


      6.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侵犯多个器官,疲倦、乏力等全身症状比较常见,亦可引起骨关节和肌肉的疼痛,也可表现为皮肤损害,肾脏损害的患者早期多表现为无症状的尿异常,可出现大量蛋白尿、血尿、各种管型尿、氮质血症、水肿、高血压。

  • 治疗原则

    (1)消除恐惧心理。


      (2)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


    (3)及早检查、确诊。


  • 基本信息

  • 定义

  • 病因

  • 发生机制

  • 分类

  • 诊断

  • 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