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肌红蛋白尿
正常人尿液中肌红蛋白含量为1.5mg/L以下,正常尿中阴性,定量测定值小于4mg/L。肌红蛋白尿是一临床综合征,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肌肉组织破坏,造成横纹肌溶解症而致肌红蛋白自尿中排出,可伴有肌痛、肌肉肿胀、肌无力、棕色尿及血清肌酶升高等变化,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1.创伤性的肌红蛋白尿机制 肌肉组织(主要为骨骼肌)受机械损伤致严重挫伤甚至坏死,肌肉组织结构破坏后,肌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2.非创伤性的肌红蛋白尿机制 因多种因素所致,机制错综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概括为两类,即缺血性、中毒性。
1.遗传性疾病
见于酶缺陷引起的代谢障碍∶①McArdle综合征(肌磷酸化酶缺乏性糖原贮积病);②卡尼汀棕榈酰基转移酶的缺陷,致长链脂肪酸氧化障碍,产生脂质沉积性肌病。
2.手术麻醉后的恶性高热。
3.肌肉急性破坏 见于肌肉挤压伤、高压电击伤、烧伤、冻伤。
4.肌肉过度剧烈活动 如超强体能训练、长跑、举重及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进行高强体力劳动、蹲跳综合征、前胫骨综合征、抽搐、癫痫发作等。
5.代谢性疾病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是血糖急剧升高引起的胰岛素的严重不足激发的酸中毒。
(2)高血糖非酮症高渗昏迷∶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死亡率超过50%。往往发生在症状性高血糖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液体摄入不足以阻止高血糖诱导的渗透性利尿引起的严重脱水。
(3)低钾血症∶通常以血清钾<3.5mmol/L时称低钾血症。
(4)高钠血症∶指血钠过高(通常为>145mmol/L)并伴血渗透压过高的情况。
(5)毒蛇咬伤毒蛇咬伤引起的中毒类疾病。
6.感染 包括病毒与细菌感染。
(1)病毒∶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pstein-Barr病毒、柯萨奇病毒、艾滋病病毒。(2)细菌∶军团菌、土拉伦斯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破伤风杆菌、大肠埃希菌。
7.酒精中毒。
8.毒物和药物 甲苯、一氧化碳中毒;吗啡、依米丁、巴比妥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两性霉素B、硫唑嘌呤等。
9.缺血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动脉阻塞。
10.进行性肌肉疾病活动期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1.确认是肌红蛋白尿 急性起病的肌痛、肌无力、肿胀,排出棕红色尿液,血清CPK和肌红蛋白升高,尿中检出肌红蛋白,即可诊断为肌红蛋白尿。
2.明确病因诊断 详细收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进行肌肉活检以明确病因诊断。
1.血尿 外观如洗肉水或血样,放置或离心后红细胞沉于管底而上清红色呈阳性反应的,则称为显微镜血尿或镜下血尿。
2.血红蛋白尿 是指尿中游离的血红蛋白超过0.3mg/L,经尿隐血实验检查为阳性。常由于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并超过了肝脏的结合能力和肾脏的重吸收能力,而随尿液排出体外。外观清亮而不浑浊,放置后管底无红细胞沉淀。镜检尿渣没有或极少红细胞,联苯胺试验阳性反应。
3.卟啉尿 显深琥珀色或葡萄酒色。镜检尿渣无红细胞。联苯胺试验呈阴性反应。尿液原样或经乙醚提取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红色荧光。确证应通过化学检验,测定卟啉衍生物的组分及其含量。
4.药物红尿 见于肌肉注射红色素或内服硫化二苯胺、山道年、大黄之后的碱性尿液。镜检尿渣无红细胞。联苯胺试验呈阴性反应。紫外线照射不发红色荧光,但尿样酸化后红色即行消退。
(1)卧床休息。
(2)大量补充液体。
(3)碱化尿液。
(4)注意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功能紊乱。
(5)伴急性肾衰竭时,尽早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6)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